扫一扫进入深圳ZAKER延伸阅读“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帮扶日记系列报道
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雨
转眼间,6月已到。今天依旧像往常一样,先去村部签到,然后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顺便进行网上签到。村委办公室的文件柜及桌子上放满了各种帮扶表格及佐证资料,加上帮扶系统上名目繁多的表格,竟然多达百种。我们这些驻村干部,时不时还要迎接上级检查组的突袭,一拨接一拨,乡里的、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中央的,他们来了就是看报表,查资料,到贫困户家中核查实际情况,让人不敢马虎应付帮扶工作。
今天到的是骆石兰家。他们一家4口居住在破败不堪、低矮潮湿的房子里,户主骆石兰年老且患有精神疾病,无劳动能力。其子患有严重肾病,2015年至今已做过两次手术,身体长期挂着一个治疗外挂瓶,不能从事繁重的农务。孙子也在家务农。收入低,开支大,让这个家庭陷入了贫困。据我了解,2015年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792元。每到这个家庭一次,我就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些,使命感更加强烈,多希望自己手中有根超级魔法棒,使用魔法尽快改变他家的现状。
与骆石兰家相距不远的是施光友家,一家5口,主要劳动力却只有1人。户主施光友重度残疾,无劳动能力。其妻外出务工,工资收入低。家中有2个孩子,一个患有精神疾病,需长期看病吃药;另一个还在上高中,学杂费支出大。缺少劳力、收入低、医疗费用和学费支出大,造成该户家庭经济困难。
看到如此贫困的家庭,我一直在想,帮扶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帮扶谁、谁来帮、又如何帮的问题。其实,新阶段的帮扶不再是以金钱、食物等方式开展帮扶,而是转向了文化帮扶、政策帮扶。从思想上、行动上使贫困农民能够自养,才能实现真正脱贫。对于施光友一家,我觉得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知识改变现状,对他家正在上高中的孩子进行教育资助,只要孩子考上大学,这个家庭就有希望。
一个上午,走访了两家贫困户,回来驻地的路上,我对“实地走访”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真正走进贫困户的家里,才能进一步了解其致贫原因,是自然条件制约,还是因灾、因病、因祸?是因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还是因为缺技术、缺劳力?当我们真正摸清了困难情况,找到根源,才能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户施策”。
归期将近,此刻,回想作为帮扶队长所做的一切,从大义上讲是代表党和国家传递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从自身来讲是帮扶他人,虽有艰辛,但也算是自己人生的收获吧!
驻联民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罗群利 / 文
新闻推荐
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参与创建深圳电视台,80岁高龄仍在拍戏 祝希娟:艺术路上常青树
▲祝希娟参加第十届中国电视剧研讨会深圳商报记者杜翔翔祝希娟,是经典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饰演者、第一届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