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秧子 通讯员 魏晓亮 冯亮) 5月14日上午,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深圳实验区授牌工作会议在深中南山创新学校举行,深圳市以及深圳市11个区获得正式授牌。这标志着深圳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启了智能时代下探索教育新形态、新模式的新征程,对于明确实验区的方向、各级主体责任、实验区建设任务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深圳市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就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整体工作思路和阶段成效进行了总结,同时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区未来的建设方向。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全市要一盘棋一体化推进,保证信息化应用目标与教学改革目标的一致性,保证日常教学与实验工作的一致性;二是各区校要出特色出精品,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三是实验区建设要以成果为导向,重成效重推广应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强调,在实验区未来的建设中,深圳要加强实验区建设的协同性,保证实验区建设的科学性,突出实验区建设的示范性,同时要注意防止教育信息化应用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注重实验工作与教学实际的一致性。
2020年8月,教育部批复深圳市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深圳以三年为建设周期,坚持市级统筹与区校协同,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市级实验项目以云端学校为抓手,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的综合实验探索;区级实验项目围绕新型教与学模式改革的内涵要求系统化推进;遴选出的100所实验校从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数据采集与应用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具体实验项目重点突破,系统化推进改革实验。
新闻推荐
百仕达小学三(3)班陶怡妃指导教师卢江现在已是夏天了,可有些春天的记忆让我难忘。深圳的春天,随着新叶长出,那些早已枯黄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