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记者:曹校长,您扎根特殊教育31年,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您今年的提案内容是什么?
曹艳:我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工作,所以我很关注这些特殊孩子将来融入社会的一些基本生活保障,关注社区及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学习、生活和康复保障措施的延续性。这些孩子经过12年的特殊教育,生活自理能力、沟通能力及各种技能都有一定提升,一部分孩子通过训练可以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但他们毕竟是特殊群体,有一部分孩子的残障程度比较重,即便通过12年的学习和训练,也不一定能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社区进一步干预,帮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一毕业就重新回到家里,又封闭起来,特殊教育的康复成果逐渐退化,甚至行为问题变得更严重。这些孩子不应该长期被封闭在家里,他们也有享受社会生活的权利。而且,由于长期受到忽视,他们很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我们应该做好从学校到社区的衔接,确保学校的康复成果在社区也能延续。
今年我带来的提案就是关注这些特殊孩子毕业后如何融入社区、社会,他们未来的成长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完备的支撑体系。
记者:具体来说,您认为社区应该为这些特殊孩子提供怎样的保障体系?
曹艳:我认为,社区首先要了解辖区特殊人群的数量,以此为据打造日间照护中心,然后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若残障人员比较多,应配备专业的康复师,帮助他们定时进行康复训练。
这样的照护中心不仅适合毕业后无处可去的孩子,也适合放寒暑假的特殊学生,可以确保他们的培训、康复成果在校外的延续性,避免开学后所有的培训和康复都要从头再来。
近年来,深圳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开展得越来越规范,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办学主体、管理者、教育者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成果也在不断呈现。我认为,只要朝着目标继续前进,很大一部分孩子会通过融合教育取得良好的康复或学习效果。
无论是关注特殊教育,还是关注残障群体保障,都是人权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我们向全社会呼吁,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和关注这些特殊群体,提供便于他们使用的共享场所,配备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帮助……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很好地帮助特殊群体改善生活。
新闻推荐
张建超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原河南省优秀教研员,部编版语文国培专家,全国新阅读模式“课内增量阅读”“全科阅读”首创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