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山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对广东而言,流动人口多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并强调广东要包括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省委书记李希在视察中山时也专门提到要进一步拓展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做好流动人口工作对于中山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中山市流动人口办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优化流动人口激励机制,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让流动人员“留”下来。
谢子亮邓瑜
以党建引领流动人口工作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山市流动人口办作为中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好实践,就是坚持以流动人口为中心,将满足和实现新中山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今年以来,市流动人口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李希书记对中山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
以东升镇流动人口办为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东升镇于今年组建了流动人口志愿者(义工)服务队,鼓励流动党员团员和“同是中山建设者”百佳异地务工人员踊跃参与志愿活动,协助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政策宣传和业务咨询活动。通过举办多项活动和共同学习分享会,让流动人口能够感受到在东升、在中山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提升流动人员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帮助流动人员更好地融入东升、融入中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优化服务举措打造安居乐业新环境
为加强中山市的流动人口相关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且方便更多的流动人口在中山安居乐业,中山市流动人口办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营造一个更和善友好、有利于流动人口融入本地的城市环境。
为了方便流动人口办理相关业务,中山市还对中山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居住证受理模块进行升级改造,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新中山人”微信公众号自助申报平台,流动人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办理居住登记业务,大大提高了便民性。据介绍,目前,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中山享有以下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1、申请积分入学入住公租房;2、办理港澳台通行证、护照等出入境业务;3、申领机动车驾驶证;4、申请机动车登记;5、办理十六周岁以下流动儿童随行卡,子女可享受教育、卫生免疫服务;6、60岁以上老人可申请免费公交卡;7、异地换领身份证;8、子女申请参加异地中考和高考;9、连续三年居住证、连续三年社保并且有房产的,可申请入户中山;等等。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山市共发放居住证134.6万张,目前,全市居住证有效持证数为106.3万余张。
2017年,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协助开展新中山人服务管理工作,市流动人口办积极探索发展培育异地商会(行业协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为新中山人提供居住证服务、房屋租赁服务、积分制服务、劳动就业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帮扶救困服务和信息沟通服务。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新中山人获得感
中山市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自2010年以来,根据“总量控制、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分区排名”的原则,连续第9年开展流动人员积分制工作。截至2017年共给予了27515名流动人员入户资格,包括随迁、投靠,全市可解决近7万名流动人员的入户问题,给予91543名流动人员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一年级待遇,给予839名流动人员入住公租房待遇。
2007年以来,市流动人口办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以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深入开展“同是中山建设者”百佳异地务工人员推选活动。11年来,中山市已经推选出1098名优秀的异地务工人员,并对这些务工人员给予入户中山、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申请入住保障房资格,引导异地务工人员爱岗敬业、锐意进取、默默奉献、服务社会,增强其城市归属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搭建社会治理平台
增强新中山人归属感
为加强流动人口的主人翁意识,加快新老中山人融合,切实推动流动人口参与到中山的城市建设历史进程,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把根“留”在中山,中山市通过搭建多个社会治理平台,让流动人口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通过提供各种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方式,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帮助流动人口加快融入本地生活,推动新老中山人融合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推动平安中山创建工作,市流动人口办不断创新举措,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流动人口中聘请兼职联络员,广泛收集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隐患、合理诉求及意见建议等前沿信息,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前沿信息工作模式,组建了一支主要由企业、出租物业管理人员,企业一线员工及居住出租屋内的流动人员构成的兼职联络员队伍。目前,队伍人数达800多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收集前沿信息102533条,其中有重要价值信息75016条。据介绍,前沿信息工作模式的推行,建立了全方位的信息快速收集网络,完善了多层次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构建了新型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实现了由注重“事后控制”的静态维稳向注重“源头治理”的动态维稳转变。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拓展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2014年起,市流动人口办在全市推行实施企业积分制联络员工作制度。同年,为积极响应中山市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的号召,市流动人口办积极组建“新中山人”禁毒宣传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全市登记在册志愿者共3.18万人。
优化流动人口激励机制
让“流动”变“留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山市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也涌现了不少新的问题。面对挑战和问题,市流动人口办主动作为,积极化解问题,按照2018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探索“优化流动人口激励机制”。“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集聚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为城市转型升级服务。”市流动人口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中山市将不断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教育、医疗、交通、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为流动人口提供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新闻推荐
陈浅伦像。新华社发据新华社西安8月24日电陈浅伦,1906年生于陕西省西乡县。1925年春考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7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