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联合光电公司生产车间。余兆宇 摄
火炬区明阳风电公司风机装配线。核心提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山火炬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成立28年来,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发展理念,已成为中山市各镇区的龙头和创新发展的高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
文/韩永谭华健
借力“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6月23日,以“智能制造、协同联动、聚力前行”为主题的2018全国齿轮技术研讨会在中山举行。
8月7日,火炬区管委会与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委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依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委的协助,共同推动火炬区光电信息产业、激光产业的集聚发展。
8月8日上午,中山市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行业协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8月17日-18日,首届中国模拟医学大会在中山市举行。
今年以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配、光电等行业内的全国顶级专业会议和机构相继在中山召开或展开合作,推动了中山或火炬区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势资源集聚。
在火炬区,已集聚了明阳风电、通宇通讯、迈雷特等一批高端装备企业;联合光电、弘景光电等一批光电产业;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英得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山汽配产业;康方生物、明峰医疗等一批健康产业新兴龙头企业不断发力……
为加快推进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山市于今年8月中旬印发了三个“行动计划”:《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根据该行动计划,中山市计划用五年时间推动上述三大产业实现3900亿元总产值。其中,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实现15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
中山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建设一批重大创新机构,布局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一批产业载体,也成为冲刺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产业是火炬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今年中山市“3·28”招商洽谈会上,火炬区上台签约项目7个,项目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个别项目如九州太阳能光伏储能院士工作站、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成大会亮点,展现了火炬区科技型产业发展迈向高端。这些招引的项目凸显了“聚焦实体经济、聚焦人才资源、聚焦科技金融、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鲜明的特点,凸显了火炬区对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
今年上半年,火炬区重点项目建设有条不紊。以重点项目为例:1-6月,该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98%;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3.56%。2个新开工项目实现开工1个,开工率达50%,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5个在建项目,土建工程进展较快,包括大数据集聚区、居然之家、得都国际、旭贵明电子和中德生物医药产业园。
为了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发展效率。火炬区政策修编进度加快。修编工作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实际,呈现出,靶向性强、产业主导性强、个性化条款创新等六大特点。比如,充分比对周边城市,重点对标惠州、东莞、珠海、佛山四大高新区,旨在突显该区在招商及科技方向的政策优势。进一步聚焦该区健康医药、光电、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并兼顾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
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迈向高端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广东要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要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七大产业”。省委书记李希在中山调研时也强调,要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中山要融入大湾区,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里面走出一条新路子,一要靠实体经济的发展;二要靠科技创新;三要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四要靠城市环境的建设;五要靠文化底蕴的发展。
火炬区的发展大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创业阶段是1990年-2000年;这个阶段是通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奠定发展基础;第二次创业阶段是2000年-2010年,这一阶段通过工业强区和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发展规模;第三次创业阶段是2010年至今,主要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高新区是姓“科”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山市提出要突出研究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三次创业”新时期的火炬区正加紧打造创新发展的“升级版”。
秉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发展方针,火炬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对产业、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前端产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3+1+1”科技创新工程(即:突出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产业、光电产业等三大重点发展产业,推动“一区多园”建设,推动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通过建设创新生态、营造创新环境、夯实创新基础来构筑创新体系。
今年上半年,火炬区实现了科技项目量、质双提升:1-6月,该区共组织800多个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资金。康方、明峰2家团队成功获批省创新团队,视频监控系统高速高清摄像光学镜头等5个项目获批省科技进步奖,上述两项均占全市100%;4家企业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40%,12家企业获批市工程中心认定;1-5月,该区专利申请2298件,同比增长4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74件;专利授量1256件,比增4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8件;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
近年来,火炬区在“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方面探索一条新路。比如,该区通过资本助推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汽配、包装印刷等产业集群内的新兴、龙头企业发展,再以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产业,带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集群螺旋式上升。在科技金融方面,除了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还成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科创产业母基金、上市公司产业发展基金等,从而形成一条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山新出台的三大“行动计划”,火炬区将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可以形成“拳头”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如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光电产业等,通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来融入大湾区建设,凸显中山产业发展竞争力。
新闻推荐
中山市科技局加大力度搭建平台,加速高端科技服务资源在中山市集聚 构建技术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
市科技局锐意创新,建立健全中山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图为中山市举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