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互助学堂”为长者送上文化大餐。东区在中山面积不大不小。在区内的商住中心,从外面看,东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静静地矗立着;走进里面,每逢工作日上午,各个功能室总是热闹非凡。这里运营两年,1207名区内长者登记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会员,上课、健身、体检、做志愿者,忙得不亦乐乎。长者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始终保持安康稳定的状态。
文/记者范展颢通讯员曾树兰
图/记者徐璇
镜头:
里面学得欢,外出做服务
据民政部门统计,最近5年,中山市24个镇区已陆续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镇区全覆盖。逾万名中山长者,全天候接受此类由政府部门筹办、社工机构运营的居家养老会员服务。
8月16日,东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的“走出去服务”再次开展。上百名活跃会员长者前往广弘颐老院演出厅,举行“银龄秀青春——银龄互助学堂2018年中期汇演”,为颐老院内定居的长者送上文化大餐。
这次汇演充分展现了东区第二期“银龄互助学堂”取得的成果,汇演节目包含了舞蹈、乐器演奏、大合唱、太极拳、柔力球等。长者们精气神足,节目丰富多彩。
据介绍,东区正在逐年加大对长者服务的投入,把不断满足区内长者日益增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养老工作的切入点。为了给区内长者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学习氛围,东区把“银龄互助学堂”纳入2018年东区民生实事之一。
记者获悉,“银龄互助学堂”于2017年2月开办,至今累计开展700多节课程,为全区1200多名长者提供了粤语、美术、舞蹈、书法、太极、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学堂主要以“社工+长者义工”的方式,鼓励社区老人持续长效学习,有效使长者实现助人自助、以老助老,营造和谐社区的互助氛围。
分析:
协助长者走出人生“丧失期”
让老人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到底有什么好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心理咨询师周定芬告诉记者,每个人进入老年后,容易走入人生的“丧失期”。传统的心理学观点认为,老年期是在人生老化期间,一生获得的成果逐步丧失,包括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等逐渐呈现下降状态,使得很多长者在自我价值认知上,评分逐渐下降。
周定芬说:“这段"丧失期",容易引起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精神孤寂等。特别是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自杀念头。”
她表示,近年,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凑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是应对长者的人生“丧失期”的理性做法。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身边的亲人,特别是子女要给予老人更多的支持,帮助老人调整自我认识、增强信心,加强其沟通能力等方面外,还可以多鼓励老人家多出去走走,例如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溜达溜达”,这样可以扩大长者的社交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人交流,特别是与同龄人交流,有更多共同话题。
周定芬强调说:“减少老人独处的时间,让老人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
新闻推荐
商报讯(记者梁展宏)记者获悉,近日中山市2018年第二批市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认定名单正式公布,位于火炬区的德宝怡高·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