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吴钟凯教授检查患者康复情况。南方农村报讯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利用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成功为一名74高龄的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置入人工瓣膜。整台手术不到2小时便顺利完成,其中置换人工瓣膜过程仅花费5秒!
“经心尖TAVI手术是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技术。”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表示,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心脏中心能开展这项技术,中山一院是广东省最早开展该术式的医院之一。
胸口发闷无法平躺
74岁的梁婆婆半年来老是胸口发闷、吐气不顺。一周前,她的病情突然加重,辗转几家医院后来到中山一院治疗。
“患者入院时完全靠人搀扶,呼吸急促,双肺都是啰音。”吴钟凯主任介绍,心脏彩超检查后显示,梁婆婆的主动脉瓣重度钙化性狭窄、并有重度关闭不全,代表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心射血分数只有25%(正常值为50-70%),主动脉瓣口面积仅有0.38平方厘米(正常为3-4平方厘米),基本只剩一条缝隙大小,而代表心功能衰竭的指标BNP高达19000ng/ml,超过正常值2000倍,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且处于主动脉瓣病变晚期。
吴钟凯主任解释,人的心脏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个“气缸”,主动脉瓣就相当于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阀门”,是心脏最重要的输出口。当“阀门”开关不灵(即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导致心脏工作失常,心肌劳损,造成胸闷、气促等心功能衰竭的表现,也就是临床上的心脏瓣膜病。
由于梁婆婆已七旬高龄,在患有心脏瓣膜病的同时,还患有肾功能不全、反复心衰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等,身体各方面的基础情况都很差,随时有猝死可能。进行抗心衰治疗后,梁婆婆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反复出现胸口发闷,吐气不顺,不能躺平休息等情况。
TAVI手术无需开胸
吴钟凯主任组织了专家会诊,一方面,继续采用药物治疗效果确实不太好,另一方面,因为患者年纪大、病情复杂,进行常规开胸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风险会很高,即便患者能挺过开胸手术,还有肾、肺及其他脏器的康复难关,十分棘手。
这时,重症主动脉瓣病变专家团队建议,可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为梁婆婆治疗。由于梁婆婆瓣口极重度狭窄合并重度返流,冠脉开口低,专家们充分论证后,一致认为实施经心尖TAVI手术是挽救老人生命的唯一手段。
心脏外科陈光献教授介绍,传统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使患者心脏停跳,医生再在静止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可以在心脏正常跳动的状态下,通过介入导管输送人工瓣膜,瓣膜就位后释放、膨胀、张开,替换原来的主动脉瓣,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
“经心尖TAVI手术是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技术。”吴钟凯教授指出,该术式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因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症而无法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而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TAVI手术的操作非常复杂,需要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等多科室协作完成。
置换瓣膜仅需5秒
9月1日,梁婆婆被送进了手术室,中山一院TAVI团队立即展开分工协作,麻醉科冯霞主任带领医生们进行麻醉,心内科李怡副主任建立心电监测及管道植入,超声科医生进行术中超声监测,心外科吴钟凯主任、陈光献教授、梁孟亚副教授实施手术,手术室护士和工程师配合协助,体外循环荣健主任率领团队待命。
术中,多学科高质量无缝对接,心内科医生用起搏器诱导心脏室颤,短暂停止心脏有效射血,为主刀医生争取到宝贵的5秒钟。就在这5秒钟内,主刀医生成功将人工瓣膜植入瓣膜口,植入后又立即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整台手术不到2小时便顺利完成,术后梁婆婆很快就清醒了。检查显示,梁婆婆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上升至53%,BNP已由原来的19000下降至5000左右,循环越来越稳定,即将出院。
据了解,TAVI手术治疗成为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药物治疗后的又一种治疗模式,全世界已有超过30多个国家开展了TAVI手术,近20000例患者接受了该介入技术治疗。
新闻推荐
中山全市新造林面积3.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48%。图为火炬开发区凯茵新城一带被绿色植被覆盖。南方日报记者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