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时代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018年广东省财政下达11.5亿元奖补资金,但仍难弥补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投入不足的问题。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一项来衡量,广东仅居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此外,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文化站点设施设备陈旧、资源闲置,存在着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较少、对岭南文化的挖掘不深、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基层高素质、稳固的文艺人才队伍也相对缺乏,制约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长足发展。
“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广东应不断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广东省政协委员茹晴建议说,要不断尝试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服务,以“委托经营”推动公共文化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上采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借助各种社会资源,盘活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效能。
省文化厅时任副厅长刘启宇提出,要探索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路径,不断以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提供支撑和市场供给,以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例如,中山市利用当地游戏产业发展基础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在“网咖”等新兴休闲娱乐场所植入公共文化服务,渗透到年轻人群体中,这一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广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素以创新著称,曾一度首创了“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服务模式。如今的信息技术时代,广东更应当引领先机。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一切发展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解决一个个关于群众文化利益的小问题,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才能找到最稳固的落脚点。新时代,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不断创新,以更细微的触角直抵群众诉求,以更有活力的机制体制,改变过去公共文化服务的单向输入,建构与群众双向交互的服务模式,引领公共文化服务2.0时代的到来,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像享受阳光、雨露那样,均等地享受优秀文化的滋养。
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本期统筹:孙国英
新闻推荐
注重服务质量 关爱民众口腔健康 好民生口腔公益活动足迹遍布中山
好民生口腔位于中山石岐民生大厦18楼(整层),是中山地区首家位于写字楼内的专业口腔机构,院内环境优美,装修豪华,候诊大厅华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