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夏亮红)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连年丰收。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局获悉,中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12元,居全省地市前列,连续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至1.51:1,差距为全省最小。
中山市此次参展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特色农产品,只是中山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缩影。在中山大地上,已建成西北部、东北部和古神公路百里绿色园艺长廊片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交易市场,小榄镇、横栏镇、古镇镇获“中国花木之乡”称号。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全省第五,四大家鱼占香港市场的40%、澳门的80%。中山市引导蔬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产品品质,蔬菜出口澳门蔬菜占当地市场的50%,民众镇获得“广东特色果蔬之乡”称号。推进优品水果生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果业,拓宽水果产业发展空间,坦洲镇获得“广东省特色水果之乡”称号,神湾镇荣获“神湾菠萝之乡”称号。在全省率先出台《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已建成面积50亩以上的休闲农场54家,成功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16个、国家3A级景点1个、广东省级AA级农业公园2个。
同时,中山农业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市农业局组织制订出台《中山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中山市专业大户认定登记管理办法》《中山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等系列扶持政策,突出“扶农场”“促大户”和“抓龙头”,重点发掘产业、效益、技术、资金等带动能力强的小型精品农业企业,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5家,年产值近亿元,场均150万元。农民合作社132家,成员1500多人,带动各类基地20多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家,销售收入85.72亿元,带动农户58203户,带动农户增收3.86亿元,户均增收6625元。
新闻推荐
中山市委市政府向中山市副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通报发展情况 畅谈发展大计 构想美好未来
本报讯(记者郭锦润夏升权)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副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中秋节慰问,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