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中山 > 中山新闻 > 正文

中山不少新地标以“沿用原名”、“保留原有设备”等方式致敬往昔城市点睛之笔 传承深入骨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09-28 15:55   http://www.kcqsx.com/


中山体育场。

岐江桥。

地标

地标,是一座城市的点睛之笔,它可以是一个为市民提供休闲去处的公园,也可以是集纳各项功能的公共设施,又或是在交通领域中起到联通作用的桥梁,或一所完好保留历史建筑群的学校……城市不断发展,地标也在不断更迭,一些昔日的地标或许被新地标所替代,但不少新地标以“沿用原名”、“保留原有设备”等方式对中山的过往来了一次致敬,这也是深入到中山这座城市骨子里的传承和怀旧。

学校

中山人心中“最美的学校”

旧派地标代表

总理故乡纪念中学

新派地标代表

中山纪念中学

1931年孙中山长子孙科从南京返回中山,着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现名为“中山纪念中学”)筹建工作,在中山其他地方也开始积极筹办学校。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少学校在祠堂临时教学,尽管条件艰苦,对教育的重视却是与日俱增。

说到中山最美的学校,想必所有中山人都会毫无二致推崇中山纪念中学。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翠亨村,一片红墙绿瓦、画栋飞檐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这便是中山纪念中学。抗日战争爆发,中山大多中小学校迁至珠海南屏一带,却仍然躲不过日军的炮火。1938年纪中迁至澳门办学,由于学校图书、仪器等设备完善,前来学习者众多,颇得侨胞称许,其间纪中校舍先后用作难民营及日军伤兵医院,破坏甚多。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经过修复,师生于1947年3月返回翠亨校舍上课。

今天的纪中,旧校区经过修葺后依然保持原来的风貌,红墙绿瓦、画栋飞檐,新校区也临摹旧校区的风格,红墙加上绿色琉璃瓦,整个学校建筑蔚然一体。2013年3月旧校区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纪中现有12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3个班,初中27个班。

从纪中诞生至今,中山的教育取得突发猛进的发展,1953年纪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被确定为首批省一级学校,2005年中山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教育强市,2007年全市24个镇区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区)。据“中山教体政务网”数据显示,至2017年,中山共有6所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达51436人;普通高中19所,在校学生47212人,教师人数3659人;普通初中84所,在校学生107244人,教师人数7468人;小学207所,在校学生297389人,教师人数15283人;幼儿园518所,在园(学前班)人数139477,教师人数8951人。

公共设施

选址不断向外拓展

旧派地标代表

中山纪念图书馆(原址西山)

兴中体育场

新派地标代表

文化艺术中心

中山市博览中心

中山纪念图书馆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人在西山建起中山纪念图书馆,自此中山的公共设施在这座南国小城相继落成,中山市博物馆、美术馆再到即将落成开放的中山纪念图书馆,这些功能各异的公共设施,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1937年,中山人在西山上建起了中山纪念图书馆。今天走到孙文中路,仍可见耸立着一座两柱通天式牌坊,坊额上用蓝漆书写着馆名。这是1981年春,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宋庆龄在带病期间为图书馆亲笔题写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还没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在中山市主干道之一兴中道的南段,在规划之初是作体育功能用地,由于资金紧缺,项目建设未能同时启动。1990年霍英东先生提出捐款700万港元,在中山建一个国家标准的体育场,用作第一届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的比赛场地。

1990年9月28日,体育场举行了奠基仪式,随后便开始动工,由于当时体育场所处位置为一片田野,施工不会扰民,于是体育场的建设采取数班轮值连续24小时施工。1991年7月兴中体育场竣工,仅耗时九个月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就从一片荒芜的田野中落成,在当年11月19日,德国、意大利、尼日利亚和中国女子足球队在兴中体育场开始了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的小组比赛。

在上世纪,中山在老城区相继建成了中山市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进入到新世纪,考虑到交通出行因素,公共设施的选址不断向外拓展,如位于博爱路一带的文化艺术中心、中山市博览中心,极具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使其落成后便成为中山的新地标,而即将开放的中山新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利用大屋檐空中花园、公园与图书馆模糊边界、馆内眺望景观等设计将图书馆与公园融为一体。

桥梁

交通大动脉的“支架”

旧派地标代表

岐江桥

新派地标代表

人民大桥

如果说交通网是城市的大动脉,桥梁无疑是交通大动脉的“支架”,它能畅通无阻地联通河两岸的交通网。岐江河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桥———岐江桥,于1950年动工兴建,次年竣工,全长70米,桥面宽4米,为木结构桥。由于桥下通航需要,桥的中段用木墩船接驳而成,靠人工移动完成开合程序。这座看似普通的桥梁,在当时是广州去唐家湾、拱北海关必经的公路桥。

岐江桥建成以后,结束了岐江两岸无桥的历史,但当时的陆路交通不甚发达,航运仍是珠三角地区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岐江桥两侧更是集中了当时的客运、货运、海鲜、果蔬等码头,所以岐江桥建成后,一直都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桥、合桥,保证中山航运。

面对与日俱增的车流,2002年底中山市决定重建人民桥,建成后的新人民桥桥身富有现代感和时尚感,新桥全长约580米,两边均建有5米宽的人行、非机动车观光道,重建的人民桥在国内率先采用自平衡钢结构设计,采用改性沥青铺装路面减低噪音,建成后的人民桥交通承载力得以大幅提升,对于改善市区交通状况意义重大。

历数中山建成的桥梁,如1951年通车的狮窖口桥、1984年通车的沙口大桥、1986年通车的南头大桥、1988年通车的外海公路大桥、1992年通车的中山港大桥、1995年通车的中山二桥、1997年通车的东明大桥……它们不仅仅是横跨在河道上的“地标”,在打造内连外拓的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园

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派地标代表

西山公园

仁山公园

人工湖公园(逸仙湖公园)

新派地标代表

岐江公园

田心森林公园

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之于一座城市,公园好比一个“旁观者”,从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的发展乃至市民生活的“习性”与“步调”。从中山最早的公园———西山公园,到充满后现代主义、主打工业元素的公园———岐江公园,再到中山首个森林公园———田心森林公园,人们对公园的喜好、需求更为多元化。

说起中山的公园,很多老中山都会想到西山公园,公园因西山寺得名,位于石岐西山上。西山寺原名为武峰仁寿寺,始建于明代,初为明代乡贤毛可珍读书之所,后改为寺院,1945年西山寺正式称为西山公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是中山城区范围内的第一座公园。从西山公园步行十来分钟,便可到达逸仙湖公园,其前身为人工湖公园。在人工湖公园建成前,这里是一片农田和水塘,1959年由中山当地的干部群众义务劳动开挖而成,所以被称为“人工湖公园”。

在现今孙中山纪念堂所在的位置,原有一座矮矮的仁山,这里在1964年曾命名为文化公园,1967年又易名人民公园,但更多老中山习惯称之为仁山公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石岐人看电影的首选地便是仁山露天剧场,票价便宜,一张电影票才几分钱。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孙中山纪念堂的兴建,仁山公园成为老一辈中山人的记忆。

新闻推荐

敬老院院长11年“捞走”3587万元

中山市查处一起侵吞扶贫领域民政资金案“这么多年来,我每月侵吞扶贫资金已习以为常。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山不少新地标以“沿用原名”、“保留原有设备”等方式致敬往昔城市点睛之笔 传承深入骨髓)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