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科
智能节电、智能节水、智能除臭、智能清洁,同时还自动播放音乐,并拥有第三卫生间、共享纸巾等设备,城区首座“智能厕所”亮相华柏市场。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公厕从今年6月份开始改造,近日终于改造完成,如果试用效果好,将在城区其他公厕改造时应用。(10月17日《中山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新闻中的厕所用上智能技术,极大完善了如厕环境,体现出城市建设的文明细节,无疑是一种进步,值得鼓劲。通过科技让厕所“变聪明”,细看之下,还能发现其中传递出诸多先进理念:重视环境保护,解决群众身边小事,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等等,因此也赋予“智能厕所”更多现实作用力。换句话说,这么聪明的厕所,只有广为人用才能体现其作用。
倘若以此为努力目标,智能厕所的改造、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从选址上看,以市场厕所为改造试点,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使用人数不会太多,使用情况相对简单,从统计学角度来讲,样本太少,过于小众,这会影响大区域实际如厕需求的评估,难以反映真实的城市公厕供需关系,更不利于智能厕所的后续改进、推广。事实上,真正检验“智能厕所”的效果,最好的方法还是尽可能广泛地供不同群体大量使用,才能从中发现不足,相应地进行改善。另一方面,细究四大智能的内容,是倾向于公厕管理的便利,这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应着重群众如厕的便利性,要让群众能够在公共场合便捷、高效的解决如厕问题,比如通过科技手段,让“找厕所难”成为过去式。此外,厕所变聪明,不应是单一的硬件提升,还应拓展更多的软件、技术服务,比如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智能推送、选址、布局、互动等。
基于此,不妨提高智能公厕试点改造的代表性,在市内人流量多、如厕需求大的区域推出若干智能公厕,比如景点景区、公共场所、商圈车站附近等,既利于宣传打响“厕所革命”的招牌,也便于真实了解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提高城市现代旅游业的细节服务水平,大有裨益。
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赋予智能公厕更强的服务能力,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布局公厕,对公厕需求最大、使用人群最多的区域进行统计,对这类公厕应该优先、主动的改造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广泛宣传,让公众及时了解、关注“厕所革命”,形成文明如厕的氛围。
进一步来讲,可将智能公厕的相关情况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设置如厕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让群众拿着手机就能定位、查找公厕位置,方便快速的解决如厕问题。另外,还可以开辟线上监督、反馈服务,鼓励群众将如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例如保洁不当、设施损坏、存在异味等情况及时上报,提高公厕使用管理监督水平。
综合而言,智能公厕要广为人知,更要广为人用,通过科技手段让公厕达到最佳的使用率是根本,也是其价值所在。
新闻推荐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议案及建议集中督办座谈会 推动议案及建议依法及时高质量办理
本报讯(记者江泽丰)10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及建议集中督办座谈会,进一步落实《中山市人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