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中山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一起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却冒着风雨来到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为执行干警送上一面锦旗。“化解积案不遗余力,司法为民情暖人心”,这面锦旗的背后,藏着一个执行干警通过支付宝发现端倪,最终敦促藏匿了6年的“老赖”坐了数十个小时火车从新疆赶回中山还钱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俞夷超
“老赖”藏匿6年,支付宝信息露马脚
中山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杨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杨某应支付建筑公司工程款374924.50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杨某拒不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建筑公司2013年7月3日向市第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执行后,法院对杨某名下财产进行查控,在中山范围内的各商业银行、交警车管、国土房管、工商都没有发现杨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于是依法终结了执行程序。2019年4月23日,建筑公司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随着全国法院执行系统日新月异,地域限制被突破让“老赖”名下财产再也无法遁形。执行干警在系统查询发现,杨某在佛山、广州有4辆车,并在广州经营餐厅,是典型的完全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系统是治理“老赖”的“紧箍咒”。执行员文志峰、执行助理郑德圻第一时间将杨某纳入失信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并通过执行系统委托佛山、广州法院查封了杨某的4辆小车。
案件执行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杨某。然而,建筑公司也多年无法联系杨某,但建筑公司向执行干警提供了杨某在番禺开餐厅的财产线索。执行助理郑德圻在查询到的信息里的电话逐一联系,发现杨某支付宝账号的手机号码,拨通后终于联系上了杨某。
生活处处受制,“老赖”千里赴中山还钱
接到执行干警的电话后,杨某称在新疆考察项目,没有时间,执行干警郑重警告杨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并告知他已被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高铁和飞机。
随后,杨某发现自己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后处处受限,和朋友一起去新疆,朋友坐飞机回来,他得坐普通列车花数十个小时。在强大的执行威慑和执行干警的最后通牒下,杨某主动联系承办人要求调解结案,并从新疆坐了数十个小时的火车再转大巴来到中山。
但在调解过程中,杨某又多次抵赖没有收到通知,并称已履行了大部分义务。执行干警通过系统调取电子档案,向杨某逐一展示了当年签名确认的证据,杨某最终发现无法再赖。7月10日,在法院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分期还款的执行和解协议,杨某当场支付15万元,余款分期支付。
8月1日,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冒着暴雨,来到法院送上锦旗。
新闻推荐
杨泉(中山)春夜之雨润物无声情怀也嘀嘀嗒嗒雨巷雕刻在一把油纸伞上岁月雨巷一样悠长有人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