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被清拆的不乏一些行业品牌虾苗场。南方农村报特约撰稿人彭日立
近段时间,中山市港口镇下南村河堤外数家虾苗场被拆除,昔日养殖户熙熙攘攘买苗的场景不再。
“这次清拆主要针对河堤外的违章建筑,对我们养殖户没有多大影响。”河堤外的一名养殖户表示,沿河一带的虾苗场都被拆除了,他目前承包的虾塘在合同到期以后也将不再续约。因此,他也在寻找合适养殖区域。
5月下达通知,7月苗场拆除
“5月份就收到相关部门文件通知,7月中旬虾苗场被拆除的。”A苗场的员工表示,目前他们已把相关虾苗生产业务迁移到周边生产基地。“我们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B苗场负责人表示,该事件只是影响了半个月的虾苗生产,对公司整体市场布局并没有太多影响。最主要的损失来自苗场场地建设投入,目前还没有收回成本。
本次违章建筑拆除行动,其实早已经有规划。资料显示,由中山市住建局推进中心组团镇区黑臭(未达标)整治工程共5个项目,恒大二期排洪渠整治工程于2018年底完工并进入水质管养期,目前需进一步开展上游截污工程,待截污工程完成后可实现水质根本性改善目标。
据了解,中山市中心城区10条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目前累计完成共21万立方米清淤,生态修复和绿化面积约650亩,完成摸查1条河涌(白沙湾工业明渠)115个雨污混接排水口,移交疑似非法排污口10个。拆除涉河违建拟2.1万平方米,其中石岐区完成95%、东区完成88%、南区完成48%、港口镇完成35%;拟征收用地23.5亩,目前正加快推进。
未来水产从业者将持证生产
早在2018年12月14日,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钧海,省渔政总队中山支队支队长梁枫等嘉宾做客某电视台节目时就透露,《中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正在组织编制,29337公顷水域滩涂将划为禁止养殖区,12652公顷水域滩涂划为限制养殖区,养殖尾水需达标排放。
吴钧海说,中山正处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跨越阶段,“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是未来渔业发展的目标。如何实现渔业转型升级的新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吴钧海透露,《中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框定2030年前的渔业空间布局是重点。首先是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29337公顷水域滩涂划为禁止养殖区。另外,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风景名胜区等12652公顷水域滩涂划为限制养殖区,养殖尾水需达标排放。虽然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外的水域滩涂将被划为养殖区,不过,养殖区从事养殖活动需要申请水域滩涂养殖证,实行持证生产。
环保政策实施,推动产业转型
近年,随着环境治理各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全国出台各种政策,从“拆除网箱”到“限养区、禁养区”的划定,一系列环保举措对水产养殖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水产养殖土地资源将越来越紧缺。水产养殖是一个对水域有着特殊要求的产业,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广西等地网箱拆除,海南、广东、广西、江苏等地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水产养殖使用面积缩减,这必然导致土地资源的紧缺,或者出现产业集体转移现象。以虾苗产业为例,海南一直以来都是虾苗产业重要区域之一,但由于政策限制,不少虾苗企业开始把产业重点转移到广东湛江或福建厦门等地。
其次,池塘的租金将水涨船高。土地资源紧缺,供应吃紧,必然导致核心区域塘租居高不下,周边塘租不断溢价。佛山不断刷新塘租新高,去年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沙头北村有鱼塘投出了3.18万元/亩·年“天价”。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成本,将目光瞄准周边的城市,而中山也成为不少顺德养殖户战略转移的地方,近年塘租也在不断上涨,目前已涨到3500元/亩·年。
第三,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环保要求提高、养殖成本上升,传统模式已越来越难维持生产效益的平衡,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将势在必行,如何因地制宜地转型也将是各位水产人思考的一大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凡通讯员张小红)记者昨日从古镇镇获悉,今年上半年,该镇何焯均、何永源、区锦培、吴章勇、程兴林、赖志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