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山市司法局举办2019年度法治培训暨“法治体检”高新技术企业专场活动。中山市司法局供图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加速跑”,是当前中山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命题之一。日前,由中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市法学会、广东省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市律师协会主办,市法官协会、市警察协会、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协办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主题论坛”在中山举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这也是中山市探索以法治服务经济路径的又一重要行动。
实际上,近年来,中山市司法局一直致力于完善法治化软环境,升级公共法律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出台《中山市律师行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十条》和《中山市公证行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条措施》,以“法治体检”和“法治培训”为抓手,引导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服务民营企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以法律服务升级促经济发展的思路,正在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法律职业共同体为民企发展“把脉会诊”
7月27日,广东省律协副会长、省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团长刘涛,市司法局副局长邓春林,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颜台璐,市法学会副会长张育辉,市律协会长卢宏盛、张爱文、吴让炜等,以及省、市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和中山市律师协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山企业家代表、律师同行等近700人参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主题论坛。
如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就是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邓春林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是借助法治保障,护航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举措,对探讨律师行业如何加强与民营企业合作,维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山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迎接挑战,就需要各单位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努力、同向发力。
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法律理论界、实务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法官们共聚一堂,讨论中山法治建设中民营企业产权的司法保护,探讨民营企业行政、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程春华等专家,分别以《民法典在营商环境法治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的证据思维》为题作了主旨演讲。
此次论坛为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家等提供了一个大讨论的平台,分论坛邀请了9位企业家代表、律师、检察官从“民营企业产权的司法保护”和“民营企业行政、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展开专题演讲。与会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法律困惑分享了自己的感想,针对企业家提出的难点、痛点,专家们一一予以点评和分析,并从社会法治建设、企业依法治企等角度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论坛为政、商、学、法律职业共同体打造了跨界沟通、交流的渠道,与会人员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所关心的问题,从多方位探讨中山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齐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共同为中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政策及法治保障。
出台政策推动律师、公证行业服务民营企业
为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全面服务民营经济促繁荣发展,今年,中山市司法局、市律协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中山实际,出台了《中山市律师行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十条》和《中山市公证行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条措施》,以“法治体检”和“法治培训”为抓手,引导律师积极服务民营企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根据“律师行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十条”,中山市司法局、市律协将组建民营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团,组织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定期对民营企业开展“菜单式”法治体检;多形式开展民营企业法治大讲堂;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律师库制度,为民营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转让、法律争议等提供法律服务;加强律师协会调解中心建设;组建调研工作小组,开展政府依法行政与民营企业发展法治调研;组织编写《民营企业劳动用工使用手册》《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企业经营法律实务指引;发挥律师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律师服务民营企业”专窗,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
根据“公证行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条”,中山市司法局、市公证协会将紧扣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积极拓展公证业务领域和服务空间,创新公证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公证处开通专项绿色通道,积极服务港澳学龄儿童就学工作;围绕企业发展需要,探索定制化、综合化公证法律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公证法律保障和综合公证法律服务;扩大涉外公证法律服务对象,丰富涉外公证法律服务内容,提供跨境公证法律服务;创新整合线上线下公证服务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建设工程招标、拆迁安置补偿、大型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服务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大湾区美丽家园;精简公证办理手续,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延伸公证服务,提供个性化家事公证服务;加强与港澳法律服务部门合作,畅通公证书核查渠道。
市司法局还积极深入对接企业服务需求,全面优化法律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成长。今年4月,市司法局、法学会、市工商联、市律协联合举办“法治体检暨法律培训进商协会之高新技术企业专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协会200家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根据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当场出具简易风险评估报告,并组织检察官、公职律师和社会律师分别针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授课。
“法治体检”、法律服务、公证服务多管齐下,中山市司法局和全市律师等法律服务行业深入服务民营经济的举措,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启动“法治服务民企年”突出司法行政新职能
今年,重新组建的中山市司法局全面实施上级部署的各项重大改革任务和各项重点工作,围绕一个主线,突出五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新局面。
围绕把中山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的目标,中山市司法局高起点、高标准执行和落实好法治广东建设新规划,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法治社会治理机制。
为服务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中山市司法局积极推动中山法律服务由传统型业务向高端、创新、涉外、跨界领域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大湾区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中山市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保障。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探索推动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和法律服务等领域进行法治服务保障,加快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市场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立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撑。探索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探索推进公证业务、贸易仲裁、海事仲裁、贸易纠纷调解等现代法律服务业,加大公共法律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力度,探索湾区内公证互认试点,以及探索推进区际司法协助、被监管人远程会见、被判刑人移管等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的法律事务协调机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今年,中山市司法局还统筹启动了“法治服务民企年”专项行动,找准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和困难问题,为他们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该局大力推动健全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的立法工作机制、政策制定机制,推动高质量开展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专项清理工作,认真做好“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法治保驾护航工作;抓好抓实民营企业的法治体检工作,以推动研发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为有力抓手,依托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异地商会服务团为主体,主动走进各类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做好民营企业员工的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法律进民企”工作,并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相关工作。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过程中,中山市司法局正在探索履行司法行政新职能,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撰文:何伟楠陈娟
新闻推荐
中山市首批警保共建安全劝导站正式投用 开展信息收集 快处轻微事故
本报讯(记者夏亮红)8月8日,由中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共建的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