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高栏港区平沙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本报记者 张洲 摄□本报记者康振华
年近60岁的许彩邦是平沙镇文化产业办公室副主任。作为土生土长的平沙人,对平沙这片热土充满热爱。一辈子从事文化事业的他,近年来到处挖掘平沙的历史掌故,说起平沙的沿革和发展变迁如数家珍,堪称一本平沙“活地图”。
“甜蜜事业”名冠全国
说起平沙的前世今生,许彩邦滔滔不绝。他说,古时平沙是一片茫茫大海。19世纪,英国人测绘的地图上可见孖髻山和将军山周围有淤积滩涂。1935年,我国测绘的地图已显示孖髻山与将军山、大虎山之间由于潮水作用淤积成相连的滩涂,但陆地面积还很小。从1955年5月13日起,平沙先后进行了6次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的人工大围垦,前后持续20多年,使土地从孖髻山向南延伸了10多公里,围垦面积达14万亩。
1962年1月,平沙人开始筹建日榨350吨的糖厂,1964年5月开始扩建为日榨850吨,1975年12月扩建为日榨2000吨,被誉为“甜蜜的事业”的蔗糖产业成为平沙的主导产业。平沙甘蔗面积巅峰时期达8.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甘蔗连片种植基地,糖厂日榨量达到4000多吨,蔗糖生产成为平沙的经济支柱,也是当时斗门税收举足轻重的产业。蔗糖生产使平沙名声在外,著名电影《甜蜜的事业》于1979年就选取了平沙作为外景拍摄地。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平沙也乘势腾飞,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兴起。”许彩邦说。
据了解,平沙的华丰食品公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全国最大速食面生产基地,“食华丰,路路通”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珠海市十大纳税户中,平沙占据两个(华丰公司、糖厂)。1985年,广东省29个华侨农场(包括海南岛的华侨农场)的总产值,平沙的贡献超过了五分之一。
开启文化产业新时代
“回望历史可以看到,平沙几代人在半个多世纪所开创的事业,随着电影《甜蜜的事业》的拍摄而闻名,但在那个历史时期,这个"甜蜜的事业"主要还是物质形态的。放眼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甜蜜事业必须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夯实物质形态的基础上,寻求在精神文明方面的突破。”许彩邦说。
许彩邦告诉记者,近年来,平沙镇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同样可圈可点:拥有占地面积在全市名列前茅的两个文化广场(5·13广场和美平广场)等文化场所;拥有30多个群众文化协会,会员近2000人;拥有平沙春晚、钓鱼、书画、文学、太极等文化品牌;具备举办全国性文化活动大赛的成功经验;拥有“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东省首届百佳文化站”等称号。
2017年,平沙镇入选广东省首批30个特色小镇,是珠海市唯一上榜小镇,也是全省范围内唯一影视文化主题特色小镇。根据规划,平沙影视文化小镇的建设将包括平沙镇中心镇区及美平社区、立新社区、平塘社区及孖髻山的部分山体,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81平方公里,生态绿地0.339平方公里。从规划上看,影视制作、影视营销发行、影视旅游和创意设计,是平沙影视文化小镇的四大板块。据悉,小镇将深入挖掘影视文化、农垦文化、知青文化,依据互联网新媒体文化,构建影视文创产业生态圈。
许彩邦告诉记者,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在原平沙糖厂一带的一河两岸,占地近16万平方米,总投资20多亿元,预计建成后年收益达27亿元。大型建筑以两个高科技摄影棚、东方园林建筑群、欧洲景观城、中国景观城、高科技后期制作中心,影视旅业综合楼等为主,目前影棚已拍摄《容闳》《李雷与韩梅梅》《勇闯大堡礁》等10部影视剧。今年9月、10月,原《人民的名义》剧组人马进驻拍摄了50集电视连续剧《捕手》。其中,影视旅业综合楼已于今年10月份完成土建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其它各项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影视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势必带旺第三产业,使平沙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加速腾飞,实现平沙甜蜜事业的华丽转变。”许彩邦说。
“平沙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需要挖掘了!如果了解其中变迁历史的上了年纪的人不去记录,就断代了。”许彩邦满怀深情地说,“我正在全方位收集资料,打算写一本《平沙传奇》,让平沙人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法律顾问进村居、专业调解员解家事、多方主体协力共治 斗门区 城乡社区协商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斗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图为律师顾问为基层党员进行普法宣传。关铭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