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帆见习记者何进)12月23日上午,斗门区地震应急无线电通信志愿救援队举办周年庆活动,100多位志愿救援队队员到场开展了地震应急通信演练通联活动,现场还请到红十字会医生进行胸外压和应急包扎救援教学。
重大灾害发生时,往往网络、电视台、电台等常规通信中断而存在救援盲区,此时无线电能及时联络外界,发挥出通讯尖兵作用,因此,无线电通讯救援也被誉为灾区的“救援奇兵”。
2017年12月,在珠海市、斗门区两级地震局的领导下,斗门区地震应急无线电通信志愿救援队成功组建。目前,救援队规模已达百人,具备了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的业余无线电呼号和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行政许可。
据了解,斗门救援队志愿者均有丰富的通信救援经验,其中,黄伟洪等多位队员曾千里驰援,前往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而去年8月的“天鸽”、“帕卡”双台风袭击珠海时,台风造成通信中断,斗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斗门救灾复产重建中均有出彩表现。
成立一年来,救援队在推动斗门区地震业务科普、宣传等基础建设和地震应急通信救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社会好评。
新闻推荐
斗门十件大事评选 邀您来投票参与者最高奖2000元,实体经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成关键词
参与者最高奖2000元,实体经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成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