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翩翩)日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春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餐馆、食堂及市民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春季,天气转暖,细菌、病菌容易滋生。这个季节,食物变质加速,野菜、野生蘑菇等春菜迅速生长,市民稍不注意或误食,容易酿成食品安全事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业人士提醒,市民要禁止食用野生蘑菇、河豚鱼以及发霉甘蔗、发芽土豆等食品;珊瑚鱼(如斑鱼)必须去除内脏方可烹调食用,体重超过1.5公斤的珊瑚鱼建议不要进食;新鲜黄花菜、四季豆、油豆等要彻底煮熟煮透方可食用。集体食堂,建议不使用新鲜黄花菜、四季豆、油豆等食材。严禁各类学校食堂违规加工制作四季豆(豆角)。豆浆必须加热到100℃以上,彻底煮沸10分钟,品尝过没有豆腥味,方可食用。
春季高温湿润,细菌、病菌容易滋生蔓延。专家提醒,要特别预防食品变质。制作好的食物必须是热食热存(60℃以上)、冷食冷存(5℃以下),并且要尽快食用,保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市民外购回家的烧卤熟肉,必须重新加热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此外,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单位、学校常在春天组织外出郊游。专业人士提醒,集体活动餐饮应规范,春游慎食野果、野菜等。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若怀疑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刻到医院诊治,并可拨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反映;对确定为食物中毒的,市市场监管局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
相关链接
食品安全知多D
正确掌握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含毒素食物,确保舌尖上安全。以下是几种春季易引起中毒的食品,市民们可适当了解并掌握安全食用方法:
1、春季是毒菇中毒多发的季节,多数毒蘑菇的毒性不太强,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防止毒蘑菇中毒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2、春季南方木耳生长旺盛。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或咽喉水肿,不可立刻食用。相比之下,干木耳更安全。
3、预防腌制酸菜亚硝酸盐中毒。随着气温升高,冬天腌制的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尤其食用已变黏的酸菜或咸菜,容易中毒。
4、生四季豆中含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烹调时,应充分加热、彻底炒熟,方可放心食用。同时,严禁各类学校食堂违规加工制作四季豆(豆角)。
5、土豆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含有毒物质龙葵素。发芽多者或青皮土豆不可食用;芽少者,削去芽及芽眼周围皮肉,烧煮时可加入少许醋,烧熟、煮透再食用。
6、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被氧化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为此,要除掉黄花菜的长柄,先用清水泡,再用开水焯,用冷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捞出炒熟或煮透后食用,但每次也不宜多吃。
新闻推荐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