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夏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工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一年来,珠海紧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改革铺路实干起步,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聚力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5月,珠海13项重点改革工程出炉,聚焦热点难点问题,以改革打通堵点、破除难点,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大跨越,推进行政服务效率大提升,促进投资环境大优化。这是珠海努力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探索之举。
2018年4月,珠海“英才计划”出台实施,由16条举措组成的珠海人才新政含金量高、保障力足、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全面吹响新时代人才战略“集结号”;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关于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珠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制度红利同行,印证了珠海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2018年7月,中共珠海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探索,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重要一极。
全力推动省、市“实体经济新十条”等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260亿元;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完成商事主体登记“多证合一”改革,13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过去这一年,珠海扎实推进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显著提升。
在格力电器总部,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只有少数几名工人穿梭在精密仪器之间,高度自动化成为生产线的最好诠释。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格力电器已研发出24项国际领先技术,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珠海经济第一线,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力量激荡背后,体制机制的加快探索支撑起了发展的新格局。
“珠海经济特区正努力跳出旧思维、老套路,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探路。”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使创新成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首飞成功,云洲智能打造中国首艘导弹无人艇,欧比特发射5颗高光谱卫星,因创新催生而来的高精尖产品和技术,在各领域不断填补空白,成为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无论是创新链条的投入端和产出端,还是研发人才、科技成果、公共平台等具体要素,珠海的创新均呈现出较高强度。”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说。
今年1月10日,中共珠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的信任与重托,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总结好运用好40年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下转02版)(上接01版)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一场面向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探索加速推进。在横琴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占地1400平方米的大厅内秩序井然,企业和群众在这里能够轻松找到金融服务中心等十多个办事部门。办事人员告诉记者,在不放宽审核的红线前提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共享,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路”,效率提升了至少50%。
商事登记“一门受理”、项目审批大幅精简、信用监管基本成型、城市治理求新求变……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横琴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先导作用,对港澳合作尤其是对澳合作开创了新局面,在通关便利、产业合作、跨境服务、青年创业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投资热土、创业沃土、宜居乐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是珠海建市40周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的开局之年。
南海之滨,气象一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迎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2019年,珠海更要抓住用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珠海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持续发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振华)近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到,部分国内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家用路由器访问网站时,会被劫持到涉黄涉赌网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