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可与港澳青年社团互联互通,打造更多在三地青少年中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项目,面向社会青年和创业青年,重点办好珠港澳青年文创汇、珠港澳青年说、珠澳青年论坛。
面向大学生,重点办好珠港澳大学生领袖交流营、港澳大学生珠海实习行动、珠海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港澳合作项目)。
面向中学生,重点办好珠港澳青年“五四”成人礼、珠港澳青年步操乐团汇演暨国防教育。
面向小学生,重点办好“红领巾动感假日”珠港青少年暑期交流实践活动。
———珠海市人大代表谢明华
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引发各界瞩目,除了推动湾区经济、技术等各要素的互联互通,畅通人员交流、共建人文湾区也是《纲要》的一大亮点。
伴随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作为唯一陆路同时连接香港、澳门的城市,珠海在落实《纲要》,携手港澳和珠三角城市“共建人文湾区”,“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长期关注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的珠海市人大代表谢明华认为,粤港澳青年交流,坚持以交心为主,通过历史、法律、人工智能、电竞、动漫等港澳青年喜爱的热点和话题,引领青年交心交友同心同向。
现状
三成澳门青年愿到内地就业
《纲要》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专门用一节的篇幅,聚焦共建人文湾区、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提出“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与澳门一水之隔,与香港一桥相连的珠海,如何落实《纲要》,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备受瞩目。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吕开颜表示,近年到内地升读大学的澳门学生大幅增加,大部分选择在大湾区内读书,这是让澳门年青一代融入大湾区的好开始。
工作在珠海,生活在澳门
在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聚集了不少在内地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80后澳门青年周运贤就是其中之一,他早年留学美国,后回澳门创业,2015年入驻这里成立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跨境电商。
工作在珠海,生活在澳门,周运贤已进行了3年的“双城生活”,成为珠澳和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日益紧密的见证者。“从公司开车回澳门的家只需15分钟,还包括通关”,周运贤说,现在口岸24小时通关,还能申请单牌车,越来越方便了。短短3年时间,其团队迅速由最初的十余人发展到100多人,平台年盈利超千万。
最新发布的《纲要》为周运贤这样的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他说,目前在大湾区,交通和过关便利方面优化很多,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政策持续创新。
据介绍,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迄今已孵化320个项目,其中港澳创业项目181个(澳门项目170个,香港项目11个)。
澳门大学生,三成愿到内地工作
近年来,伴随通关、居住证、创业就业等一系列便利措施落地,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不断走向深入。《纲要》发布后不久,珠海于26日宣布在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正式启动2019年“诚信杯”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金融知识精英挑战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所在高校在校大学生报名。
珠海市人大代表谢明华说,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和明汇智库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大湾区青年发展指数报告》显示,15.45%香港青年愿意到广东求学,23.36%愿意到广东就业,19.16%愿意到广东创业,升学费用低、就业岗位多、创业成本低、置业成本较低是广东的优势。
谢明华同时援引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和澳门青年研究协会于2017年所做的一项针对在澳门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调查,显示明确愿意到内地就业的比例为30.3%,原因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内地工作机会较多”“内地经济前景较好”和“可开阔视野”。
建议
建立港澳青少年交流联席会议制度
如何补足粤港澳青年交流的短板,让《纲要》提出的“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愿景真正落地?谢明华认为应聚焦青年特点,从深化统筹机制建设、交流平台建设、工作体系建设三方面,整合资源,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地方特色品牌。
打造全方位交流融合工作体系
谢明华建议建立珠海市加强与港澳青少年交流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统筹研究推动青少年交流合作工作,制定年度与港澳青少年交流融合重点项目,深化交流平台建设,面向港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阶层的人士,打造全方位的交流融合工作体系。
谢明华举例,珠海可与港澳青年社团互联互通,打造更多在三地青少年中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项目,如面向社会青年和创业青年,重点办好珠港澳青年文创汇、珠港澳青年说、珠澳青年论坛;面向大学生,重点办好珠港澳大学生领袖交流营、港澳大学生珠海实习行动、珠海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港澳合作项目);面向中学生,重点办好珠港澳青年“五四”成人礼、珠港澳青年步操乐团汇演暨国防教育;面向小学生,重点办好“红领巾动感假日”珠港青少年暑期交流实践活动。
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探索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如大湾区青年启航计划、珠港澳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珠澳青少年交流月等。
关注港澳青年所想所需
谢明华认为,要促进粤港澳青年交流,一定要聚焦青年特点,关注港澳青年所想所需,“在交流活动中坚持以交心为主,更多地关注历史、法律、体育、经济、文化、艺术、科技、人工智能、电竞、动漫等港澳青年喜爱的热点和话题,增进感情”,“着力打破重形式轻内容的旧有模式,更多地采取主题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形式,开展如航展体验、国防教育交流、珠澳中学生家庭寄宿、珠澳市政服务体验等活动项目,引领青年交心交友同心同向”。
作为大湾区桥头堡,珠海将扮演什么角色?谢明华认为,珠海应致力于打造成港澳青年北上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内地的加油站。
去年7月,澳门大学学生刘高乐曾与澳门近百名大学生一起,在横琴实习四周,全程参与了粤港澳青年交流活动。他表示,澳门及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湾区内各个城市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密切。
短板
港澳青年内地创业就业率不高
不过,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也面临一些短板。谢明华指出,内地与港澳地区在青年工作体制、社会发展程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着不少差异,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交流以参观、考察、座谈等简单联谊活动为主,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活动策划执行上浮于表面,主题意识不强,很难得到港澳青少年的广泛认同和自觉参与,深层次价值引领成效不明显。
“推动港澳青少年融入湾区的配套政策和服务不足。”谢明华直言,尽管在港澳青年内地发展意愿逐渐增强,但目前港澳青年实际在内地创业就业率仍然不高。据统计,港澳青年参加交流实习项目之后,能留在内地创业就业的比例低于5%。居住、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在内地发展缺少配套的综合服务,都给港澳青年带来陌生感和疏离感。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新闻推荐
单身泪两行,全怪客单价?微博用户“风中的厂长”抛出了一个结论:淘宝搜索关键词“连衣裙”客单价低于128元,滴滴好评率低于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