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珠海新闻 > 正文

建市40年,珠海发展始终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 把“宜居”烙印在城市发展脉络上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19-03-05 08:20   http://www.kcqsx.com/


2007年秋季,珠海正式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这一举措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珠海已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全覆盖体系。2017年,珠海在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再次位居榜首。消息传出,引得珠海人一阵沸腾雀跃。2013年到2015年,珠海已连续三年问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评选的“中国最宜居城市”。或许在珠海人心中,“宜居”这两个字才是对珠海发展成就最恰当的评价。“宜居”不仅仅是房子造的好,它是一座城市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实力的的综合体现,空气质量、交通路网、教育理念、医疗水平、社会治理……只有这些都到位了,才能谈得上宜居。

和别人合买一辆自行车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境外有一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大陆有一座城市只有一个红绿灯,是哪个城市?答案是珠海。这个题目多年后,仍然是不少珠海人回首过去,感慨万千的首选桥段。

1979年珠海建市时,老珠海人黄剑儿正在前山中学当教导主任。家住南水镇的他回家路线是先从香洲到中山石岐,然后从石岐坐船到北水,再从北水回到南水。坐船要整整一个晚上。大概10多年后,珠海开通了一条陆路线,先从香洲坐车到中山三乡,三乡再转车到斗门井岸,再从井岸回到北水,再从北水到南水,虽然转车次数很多,但行程缩短到5个小时左右。

那个时候珠海还没有公交车,大部分市民靠自行车出行,用得最多的牌子是凤凰牌和红棉牌。一辆车100多元。上个世纪70年代,买得起自行车的人不多。黄剑儿人生第一辆自行车是和校长一起买的,一共120元,每人出60元,两人合着用。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有钱的人就开始买摩托车了。

在公交车出现前后,珠海还盛行过一种小面包车,一辆车可以坐10个人,客满即走,价格也不贵,又不需要等很久,很受市民欢迎。黄剑儿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珠海刚有公交车的时候,并没有引来太多市民乘坐,那个时候公交车票价是1元。在当时,对于很多人来说,1元是不小的数目,坐公交车是经济条件优越的体现。当时的公交一共只有两条线,1号线从香洲到前山再到拱北,2号线从香洲绕行吉大到拱北。

黄剑儿回忆说,珠海建市后,就开始修路、搭桥、打洞(修建隧道),一刻也没有停过。从早期的情侣路、迎宾路、珠海大道,到后来的九洲大道,每条路的新建、改扩建都伴随着珠海人交通理念的进步。2006年,人民西路改扩建时,公交专用道上了央视;2010年柠溪路改扩建时启用了无红绿灯的下穿隧道。2019年初,珠海市区通行量最大的105国道上冲路段也开始了改造施工。至此,珠海市区内所有主干道全部进行了扩建改造。

珠海人修路不但改善了群众出行,标志性道路——情侣路的修建更是全国闻名。从珠海渔女到日月贝,观者如潮已经成为珠海每年黄金周假期的标配。黄剑儿也早已不再使用当年的那台“半辆自行车”,他和孩子们都开上了汽车。到2018年,珠海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0万辆。仅仅10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30万辆。

从“村村办小学”

到十二年免费教育

黄剑儿刚到前山中学工作时,学校教育与现在最大的不同是,那时小学特别多,几乎村村有小学。那时,界涌、南溪相隔一两公里就各有一所小学。海岛的学校有的全校只有8名学生。白沥岛小学,全校只有一名学生。

“那时的学校只要有老师就不错了。其他硬件条件都谈不上。”黄剑儿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珠海一中还是初中高中合办,校址在现在的紫荆中学,当时弄了一台286的电脑开了个电教室,羡煞不少同行。拱北中学的老师利用电脑做了个教研课题,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珠海的学校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是在撤并村小学之后。校舍变得漂亮了,学校硬件条件改善很多。

进入21世纪,珠海人没想到的是,珠海再次因为教育发展引起举国关注。2007年秋季,珠海正式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这一举措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时任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回忆,当时讨论最多的是三个改革方案,第一个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先免费;第二个方案是对农村学生的高中阶段学费进行免除;第三个方案才是整个高中阶段免除学费。不管是读中职,还是读普通高中,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进行免费教育。后来市里进行研究之后,选择了第三个方案。

2018年,珠海市政府又印发《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学校布局一体化、师资配置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入学保障一体化、学校管理一体化和教育教学水平一体化,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对各区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退休后最喜欢珠海的社区公园

黄剑儿刚工作的时候,市人民医院的外墙还是花岗石砌成的。他回忆,那时人民医院已经引进了不少人才,医生有很多高水平的,但硬件条件仍然缺乏。黄剑儿记得最清楚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他的一位朋友患输尿管结石,必须要到广州做手术。2000年,他要搭建心脏支架,因为缺乏设备支持,珠海不得不派出医生陪他一同前往广州进行会诊手术。“现在输尿管结石和心脏支架,对于珠海的医院而言,都不算是特别复杂特别难的手术了。”黄剑儿对比之下,十分感慨。

变化很大的并不只是医疗条件,更有医疗保障。黄剑儿回忆,20多年前,珠海人看病其实也不贵,但近几年,看病花钱是越来越少了。作为宜居城市,珠海的医保一直呈现出起步早、范围广、精准化满足群众需求的特点。

医疗保障的发展是跟随城市发展的。早在1994年,珠海就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社保法规,对在岗城市职工建立起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此后,珠海在医保方面的发展步伐一直处于全国领先。

在城市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初步解决后,作为移民城市的珠海有着大量外地务工人员,他们的需求也被纳入考量。2002年,珠海为异地务工人员也建立了大病医保。2006年,珠海开始拓展医保覆盖范围,除了在职在岗职工外,未成年人也被纳入医保。

在城市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珠海又将目光瞄准农村。2008年,珠海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保险并轨。在大病医疗保障得到基本满足后,次年,珠海又率先建立了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解决门诊小病医疗费用负担。至此,珠海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全覆盖体系。

珠海医保又向纵深发展,开始查缺补漏,优化升级。2013年,珠海率先为全体参保人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解决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导致的因病致贫问题。2018年11月,珠海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17种抗癌药将按珠海门特病种执行。

老来退休的黄剑儿对珠海近几年民生事业发展感触特别大。“人老了,最需要什么?买菜方便、看病便宜、有地方健身。”2013年,珠海“创文”掀起农贸市场改造,使得农贸市场覆盖面扩大、环境升级。黄剑儿说,现在买菜,一走进菜市场,到处都干净整洁,使人心情舒畅。

家住市区的他同样是香洲区大建社区公园的受益者。“以前要去公园,只能周末去,要么海滨公园,要么景山公园,现在家门口到处都是公园,每天早上打拳健身,特别方便。”2018年以来,最引起他关注的莫过于市政府近期推出的十大民生实事。其中包含了新增公交线路、课后托管服务、陆岛交通、智慧派出所等。“每一件都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而且把民生实事列出菜单,一目了然,责任分工明确,也利于老百姓监督进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珠海人,黄剑儿从市民体验视角,总结珠海过去40年的发展。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评选的“中国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珠海是一座宜居之城。

2019年珠海

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提供更加便捷的公交服务。新增10条公交线路,重点开通跨区快速公交。新增投放500辆纯电动公交车。支持发展定制公交。增加微循环公交,打通园区、村居出行“最后一公里”。

二是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全市70%以上具备条件的小学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早餐、午餐及托管看护服务,有效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是建设长者饭堂。新建18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试点,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用午餐及助餐送餐服务,逐步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推动有条件的长者饭堂拓展日间照料等服务。

四是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完成25家硬件设施残旧、不达标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整洁、卫生、舒适的购物环境。

五是改善陆岛交通。完善海岛基础设施,推动陆岛交通客运公交化,进一步拓展航线、加密航班,市民享受8折船票优惠。

六是加快普及管道天然气。新建40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完成4万户老旧小区住宅的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加建工作。

七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整治10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强应急救援力量,充实抢险救灾物资和装备。

八是提升基层派出所服务环境。修缮40个派出所,重建3个派出所。推进智慧派出所建设,推动窗口服务进驻各级行政服务中心。

九是完善医疗卫生信息便民服务。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一体服务的信息便民就医措施。

十是提升园林管养水平。提升公园品质,做好主干道树木修剪和公共绿地日常管养,开工建设香炉湾城市阳台。

珠海40年民生大事记

●1987年4月,市政府颁布实施《珠海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细则》。

●1991年,珠海全市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993年,珠海出台全国首部社会保险法规《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职工社会保险条例》。

●1996年,珠海推出110服务,市民遇到警情可直接拨打110报警。

●2002年,珠海率先为异地务工人员建立大病医疗保险。

●2006年,珠海人民西路扩建,修建了第一条公交专用道。

●2007年秋季,珠海正式对本市户籍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

●2013年,珠海率先为全体参保人建立补充医疗保险。

●2016年7月1日,《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正式实施。

●2018年,珠海市政府印发《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

●2018年,珠海实施一元公交,所有公交线路全程一票制,票价1元。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何锬坡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吴长赋

新闻推荐

40年来天与海,看珠海的巨变

现在的高栏港。本报记者张洲摄建成后的港珠澳大桥。本报记者李建束摄珠海大道是连接珠海东西部城区的重要交通干道。2018...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建市40年,珠海发展始终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 把“宜居”烙印在城市发展脉络上)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