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珠海新闻 > 正文

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 跑出“二次创业”加速度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19-03-05 08:21   http://www.kcqsx.com/


发展中的高新区。40年前,珠海撤县建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启了从边陲小镇跨越式发展的宏伟征程。

27年前,经国务院批准,珠海高新区成为首批成立的54个国家高新区之一。自此,一代代珠海高新人书写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发展史,将高新区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科教新城。

如今,站在珠海建市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珠海高新区该如何与时俱进、开创辉煌新篇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归零""重启"的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动"二次创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真抓实干、奋力进取,聚焦高质量和新经济,加快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高新区,真正成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高新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在全市前列是高新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高新区将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标志性、系统性的制度成果,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增强对国内外高端经济要素的吸引力。”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的目的是让高新区的发展方式更科学、产业结构更合理、发展动力更强劲。

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力促实体经济再提质。要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制定、精准落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要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同时,高新区将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突破发展,提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领先优势,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专精特新”新材料产业。加强产业链项目引进建设,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全力引进建设一批引领型、基地型项目,加大强链型、补链型项目引进培育力度,加快引进建设一批衍生型、配套型项目。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助力。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苏虎表示,高新区是珠海市创新企业最集中、创新人才最集聚、创新载体最密集的区域,将在建设高端产业集聚、产业技术孵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投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质量发展等创新高地上走在前列,真正成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和自创区建设主平台。

高新区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打造粤港澳合作桥头堡。比如:提升“一基地一中心”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能力,引进培育50个以上港澳创新创业项目;探索引进港澳资本,设立港澳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鼓励辖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对外科技人才交流和科研项目合作;重塑营商环境新优势,着眼“双自联动”,突出制度创新,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与港澳趋同、与国际接轨。

同时,高新区将聚焦园区优化升级,力促创新生态再提质。持续推进“建名园”攻坚行动,坚持集约化利用、高效化配置,建设一批高端人才集聚、科研成果丰硕、税收贡献突出的专业园,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高新区还将深入实施“搭平台”育林工程,培育发展前沿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愿贷敢贷、愿投敢投”的科技金融平台,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基金规模,做大做优创新创业交流展示平台。全面落实“聚英才”凤凰计划,探索建设人才数据服务平台,以政策大落实和人才大数据推动精准化集聚人才、高质量服务人才。

高新区党委书记闫昊波:

让高新区发展好一点群众幸福多一点

“珠海高新区将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和高新区创办初期的那么一股拼劲、闯劲、干劲,重整行装再出发。”高新区党委书记闫昊波表示,高新区将切实担当起“二次创业”的历史责任,用党员干部的劳累一点、辛苦一点,换取高新区发展好一点、群众幸福多一点。

闫昊波说,要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高新区,成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到2020年,构建更加完善的复合型创新生态体系,科教新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创新指标稳居全市前列,GDP高质量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取得重要进展。

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将基本形成,建成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区,跻身全国一流高新区行列,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产、城、人实现深度融合,成为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到2050年,建成国内屈指可数、国际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教新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高度发达,创新指标、发展质量和人均水平处于全市前列,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成为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最前列的示范性高新区之一。

本文撰文本报记者宋显晖

本文摄影通讯员文思豪

新闻推荐

筑梦湾区 不负芳华 写在珠海建市40周年之际(下篇)

□本报记者廖明山春回大地,万物生长。1978年12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 跑出“二次创业”加速度)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