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新区的一处花坛打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标语,远处一列广珠城际列车快速驶过。
众多珠海高科技产品现身大型展会。
落户横琴新区的中拉经贸合作园。
珠海企业组团亮相珠洽会。总书记要求: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殷殷嘱托。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珠海答卷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的目光聚焦南海之滨这一方改革热土。
2018年,更是珠海的实干之年,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珠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豪迈的步伐。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支撑。近年来,抢抓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机遇,珠海加快发展“海陆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体系,包括格力智能装备、中航通飞、三一海洋重工在内的一批掌握核心科技的“装备大军”加快崛起。
一组数据更能说明珠海制造业强劲的发展实力:2018年,全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4.8%、39%、2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83.74亿元、增长14.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88%。
为实体经济的新动能减轻负担、释放活力,珠海市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省、市“实体经济新十条”和扶持实体经济发展“1+N”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为企业减负262亿元,“破、立、降”取得积极成效。
“总书记视察全程都关心实体经济和自主创新,这是对所有制造企业的殷殷嘱托。实体强则经济强,则国家强。要实体强,必须闯别人没闯过的关,用创新抢占未来话语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开启“加速度”。2018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经突破1900家。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光伏直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成为空调行业迄今唯一获得专利金奖的技术;云洲智能打造中国首艘导弹无人艇,欧比特高光谱卫星、纳睿达相控阵雷达等一批高科技成果熠熠生辉。
在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产业纵深布局中,市委、市政府也频频“亮招”。以建设全球前沿产业“独角兽”超级总部基地为目标,珠海市出台了关于培育引进前沿产业的措施,在政策、资本、人才、制度、土地等方面给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组建千亿级产业发展基金、百亿元“独角兽”投资资金、5亿元政策性天使基金,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创新“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扎实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珠海抓住省启动建设第二批实验室的机遇,争取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在珠海布局,新增2家国家级、17家省级技术中心、5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复旦创新研究院、横琴科学城加快建设,华南理工创新研究院、智慧产业园先导区投入使用,国家耗材、船舶及海工质检中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面向全球,创新资源纷至沓来。去年7月,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举办,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以色列的2000多家企业,15个中以合作项目现场举行签约仪式,总金额达到5.3亿美元,珠海加快构建“离岸创新、全球孵化、珠海整合”的创新链条,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筑巢引凤,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去年4月,珠海“英才计划”正式发布,着眼于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一批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动人才向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园区等流动和集聚。2018年,全市共计引进各类人才2.7万名,5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新增博士后工作站6家、博士工作站24家。
依托因创新催生而来的高精尖产品和技术,一场面向新经济的变革与谋划已经展开,并在各领域不断填补空白,悄然成为珠海新经济的支点。根据部署,珠海正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2018年,珠海市与华为、富士康、华大基因、正大集团、平安集团等行业龙头开展战略合作,新引进好迪、优必选等77个亿元以上项目,伟创力工业4.0旗舰园、中兴智能汽车等128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福陆海工、恩捷新材料等49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迎接更加广阔的舞台,承担更大使命和职责,珠海将不忘初心,以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平台为重点,协同推进特色金融、休闲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支持和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陆桥连通香港、澳门的内地城市,珠海也将主动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创业主体、高水平研究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教融合等方面建设,助力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未来谋划
打造广东世界级产业集群重要一极
城市能级量级不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存在不少短板……珠海紧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这一总要求,剖析发展的问题和短板,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探索,全面强化产业规划和产业引导,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用好人才第一资源,牢牢抓住现代产业体系这个关键,努力建设成为广东世界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极。
在分秒必争的时光中,珠海加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未来图景正愈发清晰。
重大产业项目,是支撑珠海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2019年,珠海市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十百千企业腾飞行动”,推动利盟激光打印机等68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推动烽火海洋网络设备等6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力争超百亿级企业达到7家。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的信任与重托,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总结好运用好40年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构建产业发展新支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在全省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体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
珠海也将以崭新姿态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珠澳合作政策创新,丰富珠澳合作内涵,积极拓展珠澳合作空间,共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珠澳合作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专家访谈
以新视野新高度
提升经济发展能级量级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2018年以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有助于提升珠海经济发展的能级量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完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高端服务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格局。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珠三角内部的产业融合度将进一步上升。”林江认为,珠海在产业发展方面应更有规划性和针对性,围绕省委对珠海的战略定位,结合区位资源优势,重点对接港澳创新要素,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精尖制造业。具体到各区域,可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有所侧重,比如横琴可着重发展金融服务、高端医疗和休闲旅游业;西部地区则可重点发展包括航空装备、临港装备在内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大湾区正在加速城市间经济要素流动,促进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聚集,珠海需要以更大的城市魄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面对机遇与挑战。”林江认为,珠海要有全局的视野,站在推动整个珠江口西岸发展的战略高度,率先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企业心声
打造智慧海洋产业
创新高地
在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内,大大小小的无人艇往来不息。这个全球最大、亚洲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正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张云飞在珠海创建的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而成。
重点围绕无人船海洋装备产业链,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及绿色低碳、海洋相关联动产业,云洲正在筹建全国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打造智慧海洋产业创新高地。
珠海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这也让张云飞深受鼓舞。“作为一个在珠海创新创业9个年头的科技工作者,云洲智能是在珠海孵化成长的科技企业,我们愿意跟这座城市一起创新成长,不断攻城拔寨,在无人船领域迈进世界第一序列,为珠海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云飞说。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钟夏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钟凡
新闻推荐
航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人工岛)。航拍港珠澳大桥。航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航拍得月舫和珠海大剧院。航拍拱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