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斗门新闻  > 正文

斗门区 实施美化绿化净化 构建千里绿廊 3年来新增各类公园76个,人均绿地面积增长逾五成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3-19 06:43   http://www.kcqsx.com/


当前的斗门区已全面启动了美化、绿化、净化“三化”,建设绿城、花城、公园之城“三城”工作,22个城市美化绿化项目正深入推进。图为斗门志愿者在进行植树活动。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3月12日,植树节。此前一直阴雨迷蒙的天空突然放晴,在斗门区,一场上万人参与的植树行动正在开展。从醒狮涌到河坊路,再到各乡村道路边、学校内,一批宫粉紫荆、秋枫、香樟等乔灌木正式扎根斗门,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再添亮色。不久后的将来,“四季有花”的斗门不再是奢望。

事实上,当前的斗门区已全面启动了美化、绿化、净化“三化”,建设绿城、花城、公园之城“三城”(下称“三化三城”)工作,22个城市美化绿化项目正深入推进。目前,珠峰大道绿化改造示范段、黄杨大道、西堤路南延段、禾益围片区等景观提升工程完工,全区新增绿地面积77.33万平方米,城市颜值不断升级。

按照计划,2019年斗门区将实施美化绿化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深化尖峰南片区城市绿化设计,实施禾益围片区道路及尖峰桥西绿地景观提升、台风“山竹”灾后绿化补植等9个项目,构建千里绿廊网络。一幅“青山、绿水、人家”的滨江田园生态新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南方日报记者董谦君

行动植树节期间计划植树约22.64万棵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身着红马甲,戴上白手套,几名汉子合力把超过一人高的树苗移植到挖好的树坑里,几名女生则在一旁挥锹铲土、为树苗培实新土。在和煦的暖阳下,树木迎风挺立,为斗门的初春景致增添几分盎然生机。

植树节当天,像这样的场景正发生在斗门区各个街头巷尾、校园、村道。斗门区四套班子率领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志愿者等2万多人,仅仅一个上午就义务种植各类乔灌木近5000棵,为斗门大地增添新绿,以实际行动营造斗门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全力推进“美丽斗门”建设。

植树绿化,并不仅限于行道树的点缀,斗门还“见缝插针”般把绿色栽种到每一个角落。在各大校园,绿色的种子正在萌发。就在植树节前一天,斗门区教育部门在白藤湖中学举行植树活动启动仪式。香樟、秋枫、凤凰木、桂花等300多棵价值76万元的名贵树木被栽进沃土。据介绍,今年植树节期间,全区中小学校园内将种植树木4800多棵、面积近3万平方米,全区学校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

按照部署,今年植树节期间,斗门共计划植树约22.64万棵,19个植树点分布在醒狮涌、河坊路、河景路、环郡路、禾益中路、五福涌河段、新青、各乡村道路、各学校等。“种植的品种包括宫粉紫荆、大腹木棉、秋枫、凤凰木、香樟、大叶紫薇等乔灌木,种植面积合计近5000亩。”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园林环卫室主任陈可介绍,此次活动植树品种主要是以开花的植物为主,以期达到四季有花的效果。

“全民参与”的义务植树活动营造了共建绿色斗门的良好氛围,成为斗门推动“三化三城”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事实上,为斗门添绿、为城市增色的行动远不止植树这单一类型。即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开放的黄杨河湿地公园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工程。

南北走向的黄杨河湿地公园起于尖峰大桥西,终于圣狮涌水闸处,长约3.7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8000万元,主要建设滨水观景台、藕丝亭、观河廊架、招潮台、亲水平台、滨河广场等,种植落羽杉、芦苇荡、红树林等水生湿生植物,将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滨海湿地特色生态休闲区。

据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项目总进度已完成八成以上。正式开放后,该公园将与尖峰桥以北的西堤路绵延相接,构成长约2公里的“斗门情侣路”,成为黄杨河“一河两岸”综合提升项目十里滨水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尖峰山森林公园二期改造工程、虹桥四路禾益城市公园、白藤社区公园以及东堤社区公园也计划在今年完成并对外开放。

斗门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三化三城”工作是斗门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建设美丽斗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探索实践,有望为城市品质和宜居环境的提升增光添彩。

成效3年来人均绿地面积增长逾五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城市的美化绿化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近年来,斗门区连续实施两个美丽斗门行动计划和美化绿化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已摘得“国家生态区”等国字号荣誉,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更有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去年,5万多平方米的斗门市民公园正式开放,成为尖峰山下又一休闲观景好去处。事实上,近年来,斗门每年都有新的公园面世,供市民休憩、游玩,已连续多年每年建设10个社区公园,同时五镇一街每年也各建设2个村居公园,“公园之城”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多。

今年,斗门区也延续了这一工作,继续将“推动10个社区公园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今,斗门区“湿地公园—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体系初步建立了起来,城市公共活力空间也随之被拓宽。在近年来全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的系列举措下,斗门区正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绿色、低碳、滨水的西部生态新城。

一组数据可以显示斗门的变化。三年来全区新增乔灌木15.42万棵;2012年至2018年全区碳汇造林51900亩;全区共有各类公园21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27.1平方米。对比2015年,全区共有各类公园139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8.1平方米,3年来,各类公园增加了76个,人均绿地面积增长逾五成。

除了“扮靓”城区,变化还出现在斗门的113个村居。走进斗门镇新乡村,郁郁葱葱的竹仔岭,村道两旁古榕参天、绿草覆地,恬淡优美。白蕉镇南澳村内,沿南澳涌一河两岸,樱花夹道开放,成就花径村路。

做好乡村绿色发展工作,关乎全区绿化美化的整体水准。为此,斗门区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积极探索、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按照规划,斗门区将全面实施乡村庭院绿化美化。鼓励开展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涌、美丽庭院、美丽村道创建活动。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引导村民以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水体旁边、村庄周围,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美化;种植簕杜鹃、黄槐等本土景观树种,重点打造一路一景观大道、村庄花径小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花园乡村。

斗门区提出,接下来还将构建千里绿廊网络体系,以城市绿道、林荫道、健康步道为基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惠民生的绿化美化体系。

升级拟实现“数字化”城市动态管理

今年珠海市两会期间,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提出,斗门将加快推进黄杨河湿地公园、幸福河生态公园、国家农业公园、尖峰山中央公园“四大公园”项目建设,让斗门宜居宜业宜游。如今,黄杨河“一河两岸”十里滨水长廊已经成了斗门最养眼的风景线,郁郁葱葱的公园和辽阔的江面,滨水风貌魅力日益凸显。

随着一批助力斗门生态建设的项目铺开,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斗门区把工作要求聚焦到“精细化”上来。为此,斗门区提出,要抓精抓细城市美化,下绣花的功夫,提升城市品质,紧紧围绕“以绿为美”“绿中向美”“美中增亮”的规划、建设理念,全面实现城市景观的提质添彩。

在城市美化这一系统工程中,光亮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通过营造多彩城市夜景,斗门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形象,被点“亮”的斗门也更“靓”了。在对井岸大桥和尖峰大桥进行亮化之后,这两座桥梁已成为斗门观夜景的城市“打卡”新地标。尖峰桥西环岛景观亮化工程、金坑西路等路灯改造工程等重要节点目前也已亮化顺利完工。

城市形象是一个地区的“脸面”,是展示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是招商引资的“名片”。因此,围绕城市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斗门不断深入开展净化行动,擦亮形象名片。

目前斗门区每天出动洒水、洗扫、扫路和雾化降尘等作业车辆约52车次,洒水降尘面积约350万平方米,清理一批卫生死角、牛皮癣,目标是要使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向常态化长效化迈进。

精细化管理的触角正向着市政、园林、环卫、路灯等各个领域延伸。按照部署,斗门区对一线工人、灯杆灯箱等进行“编号管理”,设置一批管养责任公示牌,落实养护责任到人,并建设了7座环卫工人工具房,完成全区垃圾中转站视频监控系统及除尘除臭设备的采购安装。

以“大保洁”管养为提升方向,目前的斗门正在探索市政园林管理与作业服务分离的市场化养护模式,通过统筹市政、环卫、绿化、路灯一体化管理,实行“社区管理站”网格化试点。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还将会同属地镇街整治出一批示范街道、示范小区,着力打造一批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精品路、样板路,为其他道路提供示范带动作用。

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针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管养手段有望实现智能化。“目前正在谋划市政园林人员和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人员、管养任务量的数字化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日常管养和应急抢险的效率和质量,为作业调度智能化打下信息基础。”

新闻推荐

斗门区实验二小举行教学研讨活动 “智慧课堂”进校园 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13日下午,“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阶梯室举行,李冀、黄彦冰两位老师运用“善用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斗门区 实施美化绿化净化 构建千里绿廊 3年来新增各类公园76个,人均绿地面积增长逾五成)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 新岭南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09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