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壹号小区建有雨水花园和透水砖步道。新建建筑与小区类示范项目,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设施与整个小区景观设计巧妙结合,从而调整提升项目整体风貌及景观环境,这样的建设理念在珠海市“海绵小区”的建设中已形成广泛认同。
采写:本报记者张晓红
实习生陈颖芊
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赵中伟是斗门区香海壹号(又名蓝郡轩)地产项目的开发商。项目完成后,他成了不遗余力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的活广告。
2016年,斗门区启动了包括西部中心城区A片区和白藤片区范围内9.2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其中,刚刚动工三个月的香海壹号被纳入新建建筑与小区类项目,要求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融入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
斗门区更新办对这个项目设计了具体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0%,设计降雨量28.5mm,TSS总削减率不小于49%,设计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达到三年一遇的排水标准。
“其实,刚开始也很抵触,毕竟是新鲜事物,尤其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指标,头都大了。”在斗门湖心路东的香海壹号项目现场,记者随珠海市海绵办、斗门区更新办海绵城市技术服务团队一起参观这个试点项目时,赵中伟对记者坦言。作为开发商,他和许多人一样,认为“海绵城市”只需要在缺水干旱的地方搞,像珠海这种有山有海、雨水充足的城市,投资“海绵城市”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和钱。
三年过去了,工程技术专业出身的赵中伟从怀疑、不得不干,到最后热情地一头扎进去,发生了巨大变化。
走进香海壹号小区,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绿草茵茵。大片的活动空间,错落有致的雨水花园和彩色透水砖组成的步道融合在一起,精致宁静,美不胜收。
“小区的别致原来很大程度有赖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一见面,赵中伟话匣子打开,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香海壹号作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应用到的技术:雨水花园、雨水立管断接、雨水削峰、防渗膜、砾石缓冲区、卵石沟……一串串专业用语从他嘴里冒出来,如数家珍。
香海壹号占地面积17048平方米,但是小区内却结合4栋楼体布局分散地建设了19个特别的雨水花园,通过下凹式的雨水花园以及溢流井等设施,实现雨水削峰、径流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削减,一眼望去,整个小区绿意盎然,赏心悦目。
走进雨水花园深处,赵中伟仔细向记者介绍建筑屋面雨水和径流雨水的收集、排出的路径,“以前的屋面水下来以后,就直接排出去了。现在是通过雨水管,到地面以后再截断雨水管,雨水通过植草沟流到雨水花园里面,水就在园林绿化带里面进行渗透、滞蓄,所以现在也基本上不用给绿化带浇水了。”
斗门区更新办海绵城市技术服务团队陈洪洪介绍,这是珠海唯一一个突出海绵设施的隐蔽性、通过植物景观的搭配削弱海绵设施下凹感的项目。作为新建建筑与小区类示范项目,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海绵设施与整个小区景观设计巧妙结合,调整提升项目整体风貌及景观环境,已经形成广泛认同的建设理念。
尤其是建筑屋面雨水巧妙运用多种海绵技术措施组合:雨落管断接+砾石缓冲区+传输型植草沟+雨水花园,实现了径流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削减的目标。铺装与路面的雨水径流分别通过卵石沟与雨水花园进行控制,借助植物长势把雨水花园隐藏在植物后侧,直观上并无下凹感,在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提升了景观品质,得到了社会投资方对海绵城市的认可。
“虽然成本会比用普通的建材要稍高一些,但是这钱花得值。”赵中伟说,“建成后体验非常好,小区的路面都不会积水,下雨不水浸。对园林绿化的保养也非常有帮助。”赵中伟表示,如果以后有新的开发项目,还会继续把学到的海绵理念融入到建设当中。
专家点评
“海绵小区”生态宜居
斗门海绵办技术团队认为,把海绵城市建设应用在小区中就是“海绵小区”建设,就是让小区能像“海绵”一般,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香海壹号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这类新建项目与海绵城市同步建设效果显著。
在开发初期,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可以将“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利用地形、竖向标高,合理组织和引导雨水径流,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实现雨水净化及雨水利用的目标。
海绵设施与整个小区景观设计巧妙结合,将雨水有效地利用到现有的景观中,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建设小区,提升人居环境。
据悉,目前斗门海绵城市试点中类似香海壹号这样的新建“海绵小区”还有7个,分别是诚讳丽苑、家和城一期、家和城二期、德昌盛景、五洲家园以及幸福加油站和齐正小学。除了幸福加油站小区,其他新建“海绵小区”均已完工,幸福加油站小区也将于今年12月完工。
新闻推荐
金湾区斗门区仅开放白藤山、尖峰山公园 供市民重阳节当晚登山,其余均不对外开放
本报讯(记者赵岩陈颖)日前,记者从金湾区、斗门区相关部门获悉,重阳节当晚,金湾区、斗门区仅有两座山体对外开放,供市民登山,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