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两岸四组团”36个项目快速推进,斗门从田园水乡走向生态新城。图为斗门城区。
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编者按
时光飞逝,春去秋来,2019年已离我们远去。回顾这一年,生活在“湾区门户、魅力之城”的珠海,我们欢笑过、奋斗过,也感动过。
过去一年,我们见证着这座城市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湾区建设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濠江之畔烟花绽放令人充满憧憬,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能级量级提升,精细化管理继续擦亮生态招牌……
岁末年初之际,《南方日报·珠海观察》对2019年珠海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亮点成绩进行盘点,策划推出“珠海高光2019”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一弯西江碧水,润泽千年水乡。
时值岁末,在珠海斗门,西江入海口磨刀门水道凌波飞渡,日夜赶工、跨江而来的香海大桥建设工地传来佳音:2019年12月5日,关键控制性工程——磨刀门特大桥副航道主桥全幅合龙,这标志着香海大桥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2021年下半年实现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最耀眼的世纪工程,那么即将贯通的香海大桥则将成为珠海斗门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其不仅将缩短珠海城市内部的时空距离,还将推动斗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年,珠海斗门社会经济精彩连连:这一年,斗门吹响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冲锋号,全力打造珠海新引擎,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群壮大发展,“一河两岸四组团”生态新城建设优化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图景正逐步浮现……
为梳理和总结一年来区内发展的成效与经验,斗门区启动“2019年斗门区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市民可通过网上投票,从20条候选目录选出十件大事。
◎城市建设
田园水乡崛起生态新城
2019年8月14日,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四届八次全会顺利召开,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冲锋号,发出打造珠海新引擎的动员令。
其中,这次全会首次提出,斗门将构建珠江西岸区域交通枢纽,抓紧启动鹤洲北重点交通项目研究,推动高铁、地铁、城轨在鹤洲北汇聚,构建“海陆空铁”协同的大交通体系,打造珠江西岸轨道交通核心枢纽,并发挥斗门自然生态优势,加速建成滨江田园生态新城,打造支撑珠海建设“澳珠极点”的湾区魅力之城。
围绕这一新目标,一系列交通、城市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开工和建成使用。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斗门区以路为带,以桥为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从公路到大桥,从市内道路到市外高速,从城际轨道到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打开内引外联的新空间。
随着磨刀门特大桥副航道主桥的合龙,作为珠海东西向交通的“第二通道”,香海大桥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届时珠海市区往返斗门将从现在的1小时缩短至20分钟。
与此同时,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也在2019年迎来关键性进展。该桥于去年12月3日完成13号主墩主塔的封顶,并将在今年建成通车,成为珠海西部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黄金通道,实现斗门区与金湾区“生活圈”和“经济圈”互融。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谋定后,座座新城迅速崛起,加速拥抱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对于斗门而言,过去这一年,“一河两岸四组团”36个项目的快速推进,则更加坚定了其从田园水乡走向生态新城的步伐。
2019年9月,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也正式开园。在滨水观景台休憩,沿着河堤路生态健步行,亲水的红树林,绵延弯曲的石板路,风中摇曳的时花,恍如走进“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之美中。
作为斗门建成开放的第一个大型湿地公园,其与西堤路南延段同构建起“斗门情侣路”,成为珠海西部的新地标。
这些项目,浓缩着斗门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建设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优质便利、交通往来快捷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而在这一价值取向之上,以项目为基石,一个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的滨江田园生态新城,正在斗门大地浮现。
◎质量变革
工业产值投资回稳向好
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2019年对不少企业来说,挑战重重。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当此之时,对于斗门而言,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也才能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2019年,斗门区坚定坚守“工业立区”不动摇,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坚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贯彻实施“实体经济发展三十条”、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斗门“黄杨英才”系列政策等,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斗门全区累计落实减税降费7.07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产值、工业投资回稳向好。同期,斗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95.6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25.7亿元,占斗门区工业投资的51%。
日益向好的营商环境,在过去一年扎实转化成区域竞争力。2019年11月,斗门产业新城PPP项目成功备案,斗门确定,将以新港片区周边20.9平方公里为合作范围,携手华夏幸福投资63.9亿元,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共同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
2019年4月1日,《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正式通过。按照这一办法,斗门区将每两年举办一届“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并分别给予每个区长质量奖获奖组织和提名奖组织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和30万元,从而在斗门形成“质量先行、名牌引领”良好氛围,加快推动“斗门制造向斗门创造、斗门速度向斗门质量、斗门产品向斗门品牌转变”。
企业新优势如何形成?答案是创新。过去一年,以质量为引领,斗门质量强区深入推进,在企业生产一线掀起了一场品质革命。其中,由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同轴通信电缆国际标准于今年正式发布,实现珠海主导制定IEC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标志着在通信国际标准领域有了“斗门声音”。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斗门区在建和完成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试点20个,占全市40%;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87项,团体(联盟)标准7项,其中企业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突破4项。
◎乡村振兴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典范
斗门区农村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逾九成,是珠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
2019年3月30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斗门召开。在参观完斗门区莲江村、南门村后,参会者纷纷发表感慨。莲江村、南门村是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典范。
2019年6月3日,《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和《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指导意见》正式通过,成为斗门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制度性文件。在此指导下,斗门区加快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全区近22万农民获益。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斗门以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的一道剪影。从2014年起,斗门区每年推出“十大改革”,至今已连续6年共推出60项改革创新课题,包括农村综合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国资国企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斗门区在农村综合改革、田园综合体建设、事权重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亮点,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了增强斗门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有力途径。
过去一年,斗门的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全年共投入3亿元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基本完成全区113条涉农村居整治任务,共投入3.9亿元推进13条市级样板村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和村内道路建设等基础性工程,升级改造127座农村公厕,探索出一套建设、运营、管养和厕污处理的“斗门模式”,并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十大典型范例,在全国推广。
而在现代农业方面,2019年全年,斗门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77.86亿元,农业增加值44.21亿元,并成为供港供澳绿色食品示范区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与此同时,斗门区大力实施“归雁计划”,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公开招聘村级后备干部,全年共为公开招录了超过202名,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农村青年投身服务农村基层,为斗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投票
2019斗门“十件大事”请你来选
一、投票时间
2020年1月9日—19日。
二、投票办法
微信投票:在“今日斗门”官方公众微信号评选页面进行投票,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评选页面进行投票。进入投票页面后,根据提示填写投票选项,每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一次最多投10个条目。投完票后,在留言区留下姓名和手机号码参加抽奖。
三、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群众参与奖,投票群众都可以参与抽奖,其中一等奖1名,奖励华为mate301台;二等奖2名,各奖华为matepadpro1台;三等奖4名;各奖美的扫地机器人1台;参与奖100名,各奖家庭电影套票一套。每个参与投票微信号码只能参加抽奖一次,之后将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斗门”公布获奖者,并通过电话或者短信通知。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新闻推荐
由我司开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盛兴二路1810号诚丰雅园项目已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竣工验收,1栋、2栋、4栋、5栋、7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