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珠海 今日香洲 今日斗门 今日金湾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今日斗门 > 正文

斗门老人花40年为南门村赵氏寻根该村为南宋皇族聚集地,79岁的赵承华传承传统文化获评“南粤新乡贤”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01-21 06:25   http://www.kcqsx.com/
[摘要]该村为南宋皇族聚集地,79岁的赵承华传承传统文化获评“南粤新乡贤”

赵承华,79岁。斗门南门村菉猗堂管理员,也是南门毓秀社宋魏王30代传人,被誉为“南门村历史活字典”,近40年只干一件事,为南门赵氏寻根。日前获评“南粤新乡贤”。

讲段古

南门村坐落在黄杨山下、虎跳门旁,始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是南宋皇族赵氏的聚集地,也是全省唯一有皇族文化印记的古村落。

“觐见皇上、皇后,新人互拜合卺交杯……”每逢民俗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南门村牌坊前,观赏“赵氏家族祭礼”。“赵氏家族祭礼”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他是珠海斗门南门村菉猗堂的管理员,也是南门毓秀社宋魏王30代传人。他被誉为“南门村历史活字典”,近40年只干一件事,为南门赵氏寻根。最美的故事需要传承,79岁的赵承华以毕生精力探寻传承传统文化,日前从全省51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南粤新乡贤”。

饱受摧残祖祠一度变为危房

清晨,古老的菉猗堂神圣而宁静。79岁的南门村村民赵承华和妻子每天将祠堂打扫干净。对这个文物古迹进行悉心呵护和宣传,已成为他的重要工作。

南门村坐落在黄杨山下、虎跳门旁,始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是南宋皇族赵氏的聚集地,也是全省唯一有皇族文化印记的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菉猗堂作为赵氏宗祠,始建于1454年,占地427平方米,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魏王匡美的十五代裔赵隆为祀其曾祖父梅南而建,其蚝壳墙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200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菉猗堂既是赵氏族人的精神和信仰中心,如今也成为祭典、会议、联谊的活动中心。赵承华从1994年开始一直义务担任菉猗堂的看护工作,延续南门村历史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他最大的心愿和一生的坚守。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菉猗堂已饱经沧桑成为危房。在抗日战争时被飞机轰炸过,还曾被征用做过粮食仓库,甚至有人提议把祠堂的柱子拆掉。

每一次看到菉猗堂被破坏,赵承华都感到揪心地痛。热爱传统文化的他无法忍视祖祠破败,提出重修祠堂的想法,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后来他花费毕生精力,践行探寻传承赵氏文化脉络。

“挖出”族谱引发修复响应

想重修祠堂,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村里人认为填饱肚子才是正事,谁也不愿意搭理。赵承华没有灰心,他想到一个办法,只有找到赵氏家族的历史价值,才能发动大家捐款修复,因此,他坚持静下心收集及整理赵氏家族历史资料。

但是,南门村许多文物遭到破坏,《赵氏族谱》就在其中。他只能挨家挨户访问村里的老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踏遍了斗门镇每个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位村民听到赵承华挨家挨户打探族谱的事后,告诉赵承华其曾藏了一份完整的族谱,而今可以放心地交给赵承华。

“想起第一次翻开《赵氏族谱》时的情景,仿佛我们赵氏的前世今生都在眼前。”提起当年的场景,赵承华潸然泪下。随后,他从《赵氏族谱》中着手翻查关于祖祠的信息,重申菉猗堂的历史价值,并提出修复菉猗堂的方案,这份资料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1994年,当时的斗门县人大对此立案,菉猗堂修复也引起了赵氏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积极响应,那一年赵氏族人共捐款100万元投入到祖祠的修复当中。

“南门村的史实资料都源自于族谱,如果当年没藏起族谱,南门乃至整个赵氏近700多年的历史就没了。”赵承华坦言,失而复得更显珍贵,坚定了他为族人重修族谱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斗门区南宋皇室赵氏的后裔大都居住在大赤坎、南门村附近,近2万人口,因为几十年内人口流动较大,迁出后的族人与村里失去了联系。不会电脑的赵承华,用脚和笔寻访记录,他和5位老人填补了族谱80多年的空白。

家族祭礼时隔70多年重现于世

“觐见皇上、皇后,新人互拜合卺交杯……”每逢民俗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南门村牌坊前,观赏别开生面的“赵氏家族祭礼”。

“宋朝士兵”挥舞着旗帜开道,后面举着灯笼的“太监”,行礼官引着“皇上”、“皇后”前行,捧着笏板的官吏、穿着深红色汉服的学子、身着大红汉服的新郎新娘、穿着粉红色汉服的宫女,作为南门村最具特色的喜庆仪式,“皇族祭礼”气息浓厚,仪式庄严隆重。

“赵氏家族祭礼”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1947年以前,赵氏族人每年逢春节、结婚等重大日子,都会聚集在祠堂,祈求丁财兴旺、国泰民安。

但是后来一度失传,现在游客看到的“赵氏家族祭礼”,是赵承华重新拾起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宗族文化。在宋魏王29代传人赵德春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村里老人口述,赵承华作相关修编,使祭礼仪式相关程序、祝文等较为完整规范,并形成现场演绎,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具有浓厚的宋代传统文化气息。

如今,这项家族祭礼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南门村赵氏后裔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举行祭礼,12名祭师在12个旗手、20名舞姬和20名舞者的簇拥下完成仪式,展示和传播宋朝灿烂文化,每次都吸引大量游客观看。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

亮点

传播古村好故事吸引游客打卡

古村处处是瑰宝。40年来,赵承华充分发挥自己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特长本领,潜心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和当代价值,积极为南门村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动南门村振兴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南门村成为革命老区,到南门村党支部旧址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菉猗堂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接霞庄跻身广东省首批古村落,南门村历史发展篇章中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赵承华的深深印记。

如今,伴随着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南门村积极开发菉猗堂、接霞庄等文化旅游资源,走上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悠远祥和又富有活力的景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

同时,赵承华还热心公益事业,向珠海市档案馆、珠海市博物馆、斗门区博物馆无私捐赠一批珍贵史料,如1930年版《赵氏族谱》共六卷,清末民初版本《天源族谱列传存本》,光绪十一年第七次印刷的《康熙字典》等古书籍,还将家族珍藏数百年的元代诗人赵梅南的十三首诗词,首次提供给珠海市政协编印的《珠海历代诗词选》刊登,并把这些诗词刻录在南门村赵氏祖祠内的《菉猗碑廊》上,得到社会各界和邻里乡亲的广泛好评。

记住乡愁、勿忘故土,赵承华日复一日地对游客讲述着南门村的故事,被媒体誉为南门村历史“活字典”。赵承华深信,族谱就是历史,他想通过族谱找到每一个遗落世界的赵氏后人。

而历经沧桑变迁的赵氏祖祠依然在影响着身边的人,如今的菉猗堂内,国学私塾重建,异地务工子女来此拜孔子、穿汉服,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赵氏家族祭礼”非遗表演;接霞庄内更是繁花似锦,成为珠海网红打卡地,历史古村焕发新生机。

新闻推荐

斗门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美庭院”大赛闭幕 “创美庭院”第一名花落莲洲

本报讯(记者何进)15日下午,由斗门区妇联、斗门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19年斗门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美庭院”大赛闭幕式暨创...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斗门老人花40年为南门村赵氏寻根该村为南宋皇族聚集地,79岁的赵承华传承传统文化获评“南粤新乡贤”)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