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内,身穿全套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诊疗。关铭荣摄
珠海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出征抗疫,与亲友道别。关铭荣摄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湖北爆发,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奔赴疫情前线,直抵核心战场,向湖北集结。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除夕夜广东的一批“白衣战士”逆向而行,支援湖北省疫情救治工作。珠海快速响应,自2月9日起,珠海陆续集结三批医疗队奔赴湖北。截至目前,珠海已向湖北派出医疗队员54人。
如今,来自全市各大医院的精锐医疗队员、顶尖医疗专家,带去高水准的救援设备,正与荆楚人民一同战病魔。
采写:刘艳婷何丽苑蒋欣陈黄鹤林
兵强将勇54名业务骨干火速驰援湖北
“我志愿献身医学事业,恪守医德,救死扶伤。”在每一场出征仪式上,珠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的庄严誓言,字字铿锵。
2月9日,珠海第一批15人援湖北医疗队冲锋在前,出征武汉;2月11日,珠海第二批17人援湖北医疗队响应号召,抵达荆州;2月20日,珠海第三批22人支援湖北医疗队肩挑使命,再赴荆州。
这是一支精英战队。三批已出征的54名队员,分别来自珠海市人民医院等七大医院,涵盖核医学、重症学、感染性疾病等学科,均为院内各科室业务骨干,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队员为10人。
他们当中,有曾在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援助数年,打破该院肿瘤手术、微创手术领域“零”记录的珠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崔敏;有拥有“珠海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再次披挂上阵的珠海妇幼保健院内科首席专家、荣誉科主任李光林;还有医术精湛的业界专家。
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战队。54名队员中,有医生17名、护士37名。其中,“90后”队员19人,年纪最小的不过21岁。
“我是湖北人,现在家乡需要我,我必须赶去!”怀揣着对家乡疫情的牵挂与担忧,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征集令”发出的第一时间,22岁的护士郑东宇主动报名驰援家乡,“一定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
“珠海医疗队出征湖北,履行"共同战役"的神圣使命,全体队员一定不负重托,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广东地市援助湖北荆州医疗队队长崔敏代表珠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承诺说。
医者情怀“今天你出征,我为你感到自豪”
舍小家为大家,每一位珠海战士的出征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动人故事。
时间回拨至元宵夜。吃过团圆饭,夜里11时,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朱健武接到院里紧急通知,次日一早出发湖北。“终于可以上战场了!”他难掩激动之情,自新冠疫情暴发后,朱健武一直奋战在医院发热门诊前线,与病毒抗争。
因为通知来得突然,也怕年迈的父母操心,当晚他只是匆匆把出征消息告诉了哥哥姐姐而未告诉父母。“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爸爸妈妈?”“你们新闻发出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所以你可以帮我匿名吗?”朱健武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说。
“抗疫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我是党员,更应该冲锋前面,不能当逃兵!”同样在元宵夜接到紧急出发通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张剑锋来不及多想,便对院领导主动请缨说。
病毒的凶猛丝毫吓不倒张剑锋,然而面对家人,他却犯难了。“大疫不退,小家难安,我会照顾好这个家的。”张剑锋的妻子是一名教师,看出丈夫忧虑,她鼓励说,“今天你的出征,代表了珠海人民,我为你感到自豪!”
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第五(珠海)医院门诊大楼前,斗门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举行了出征授旗仪式,三名“白衣战士”接过鲜红战旗,急诊科护士林卫斌也是其中一员。
“2003年"非典"时我12岁。读《护士长日记》的情节,我被护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心要当一名护士。”林卫斌说,17年后,为抗击疫情,他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书”,决心踏上征程实现自己的心愿,“如今我成为一名冲锋一线的医务人员,定不辜负嘱托,坚定信心,早日战胜归来。”
坚实后盾优待政策关爱一线医护人员
此行,54名“白衣战士”带着珠海人民的嘱托,也带着珠海各界的支持与关爱。
为保障珠海医护人员在援助湖北期间有充足的生活、医疗物资,相关医院迅速多方筹集,克服采购困难。“把想到的、能找到的、能采购到的防护、生活物资,尽可能为队员准备,让队员们尽可能带到前线。”珠海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军卫称。
除物资筹备外,珠海市总工会还为每位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提供1万元、家属2000元的关爱金。
事实上,不只是出征湖北的医护人员。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如今均在越来越有力的保障支撑下前行。
2月17日,珠海市卫生健康局下发《关于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的通知》,出台17条措施,要求做好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各项保障,充分调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确保一线医护人员有充分的睡眠和卫生健康的饮食;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护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保证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的家属提供生活物资送上门服务;做好对一线医护人员口罩、酒精等防护、消毒用品的配给,为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购买配备专项防疫保险……一项项实际举措让一线医护人员减少后顾之忧。
更早前,还有平安财险赠送给珠海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属保险,不需要个人领取,如触发保险责任均可得到理赔;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定制了“医护人员特定传染病保险”,并携员工向珠海市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定向用于购买该项保险捐赠给全国万名一线医护人员。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徐超龙表示,疫情还未结束,战斗还将继续。下一步,珠海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项保障,做实做细防控院感的各项措施,确保全市医护人员零感染。
珠海支援湖北医护人员讲述亲身经历与感受——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半个月来,珠海接连派出三批医疗队支援湖北。一篇篇从隔离病房里发出的“医线日志”,记录着珠海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对亲人的思念、对胜利的信心,传递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暖心力量。
冷饭就热水,吃得津津有味
讲述者:珠海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杨建豪
坐标:2月14日,武汉市方舱医院
今天,我们珠海医疗队的五位医生全部出动,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厅值班。
下午1点,大家带齐行装,戴上N95口罩,准时乘坐公交专车前往方舱医院。一路上,雨水纷飞,车流稀疏,仿佛在泣述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天。
20分钟后,我们到达C厅医护人员通道。考虑到队员们都是首次进舱,我要求大家严格按流程走,不要着急,在监督护士的协助下穿好防护衣,并交叉检查是否合规,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舱。
C厅比A厅小一些,可容纳400余位病人。工作非常忙碌,医生需要不时巡查病人、解答病情、收治新入院患者、安排病人进行核酸复检及胸部CT复查、书写病历。这一班我们医疗小组就收治了18位新入院病人,转出2位重症病人。
密闭的防护衣、紧压口鼻的N95口罩,时间一久有些憋气,经常需要停下脚步慢慢呼吸来缓解。说话则必须提高声调才能让病人听见,说得嘴唇干、喉咙痛,看到旁边的饮水机,只能望水止渴。
一个班次6个小时值下来,体力消耗非常大,但队员们没有一句怨言,回来的路上还不断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然不顾疲惫。
回到酒店已经晚上9点多。其他队员帮忙拿好的盒饭整齐摆放在门口,心里感到一丝暖意。洗漱后,饭菜早已凉了,但泡点热水竟然也吃得有滋有味。
努力抢救完成首例重症插管
讲述者:珠海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郑伟
坐标:2月15日,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
今早天气骤变,气温急降,小雪伴烈风更感寒意。7点半,我们整装出发前往我们的“战场”——监利县中医院。
把原来的两层产科病房改建为临时ICU,8楼是隔离病区,9楼是医护生活区,医护人员可通过楼梯和临时通道从9楼进入8楼隔离病房。
ICU里还有海南省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到我们不是孤军作战,而是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缓缓打开隔离病房的门时,内心感觉些许紧张,仿佛病毒就要扑面而来。但是看到战友们气定神闲,像平常一样做着诊疗时,又安心下来。这不就是我们医护的日常工作吗?
ICU病房里躺着12位危重症病人,需要我们逐一查看。其中两位病人呼吸困难,用面罩无创通气依然没有改善。经院里积极协调,送来两个正压头套,保证了医护人员气管插管时的安全。经过努力抢救,病人的病情终于好转。至此,我们成功完成该院首例重症插管。
在这特殊时期,平时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困难,甚至危及安全。心中有恐惧不安,亦有职责所在。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向此次受感染甚至付出生命的战友们致敬!
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讲述者: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CU专科护士宁静
坐标:2月15日,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
到达荆州后,我们小分队随车被安排到了监利县。别看它只是一个县城,可这个县城的常住人口竟与珠海常住人口相当。
队长说,整个监利县没有三甲医院,目前确诊人数200多人,分别收治在中医院、人民医院与第五人民医院。分任务的时候,我们珠海支队主动接下了任务最重、风险最高的监利县中医院ICU。
面对未知的医疗环境,我们只能不断熟练防护操作,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进ICU的第一天,护理人员每5小时轮班一次,我上中班。早上不敢吃太多的东西,也不敢喝水。出门前,为了谨慎,我还是将纸尿裤穿在了身上。
为了防止长时间佩戴护目镜镜面起雾,我决定用碘伏先擦拭。戴上护目镜的一瞬间,那个酸爽!把我呛得眼泪鼻涕一大把,反复试了几次,眼睛和鼻子也都耐受了,一切准备就绪,正式进入病区。
老实说,当我推开一扇扇门进入病房时,还是有点恐慌。跟我搭班的是一个小我十岁的妹妹,相信她此时的恐慌比我还要厉害,我想成为她的支柱。定了定神,冲她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这里是重症病房,需要辅助呼吸治疗的患者很多,相应的穿刺、治疗和护理一刻都不能等,一下子就感觉回到了自己的阵地,除了外穿的防护服笨重又不方便活动外,一切都那么熟悉。
“抗非”英雄17年后率队重返战场
“一定会带整支医疗队平安回家”
距离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呼吸科主任黄东晖率队驰援湖北,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自从1月27日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黄东晖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黄东晖率领的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进驻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5楼呼吸科病房,仅1月29日一天就收治了29名病人。医疗队的入驻,让当地的医护人员特别开心。“病人确实很多,他们人手明显不够,我们来了会大大缓解他们的压力。”
“张开嘴,我看看您的舌头。”29日下午,黄东晖带头走进隔离病区查房,认真地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凑近病人跟前看舌苔,随后又拉起病人的手把脉问诊。
查房过程中,一位患者阿姨问黄东晖:“医生,我还有救吗?”黄东晖抚慰她,“我们是广东过来的医生,我们抗击过"非典",您要有信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的。”阿姨感激地说,“有你们,我就放心!”
对于17年前抗击“非典”死里逃生的黄东晖来说,病人的感受他都懂。2003年“非典”期间,因持续收治抢救病人,极度疲劳后不幸被传染,黄东晖住院20多天后才逐渐好转。“作为过来人,我想给患者良方,也想给他们信念!”
忙完一天回到宿舍,黄东晖才有空打开微信,这时他发现女儿婧婧发来的信息,“爸爸,帮我把这封信转交给你们院长好吗?”
信中这样写道——
“爸爸今年50岁了,不年轻了!真心不想让爸爸去,我心疼我爸爸!”
“我哭着恳求爸爸为了我和妈妈不要去,但是爸爸说他是主动请缨的,他是呼吸科医生,他比其他医生更适合,更有资格参加这次驰援武汉的战斗。”
“我被爸爸的英雄气概打动了,我明白这是他热爱的事业,这份责任和使命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我想告诉院长,不仅我,我们家里都支持我爸爸的工作,希望通过爸爸和他队友们的努力,早日打赢这场仗,健康回家!黄医生加油!”
读罢女儿的这封信,黄东晖长嘘了口气,“我心里挺欣慰的,女儿长大了!我跟女儿保证,我一定会带整支医疗队平安回家。”
珠海医生病倒在一线,术后醒来他说:
“痊愈会立即回到一线”
半个月前,52岁的珠海市人民医院儿童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儿科主任张成病倒在一线的消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由于连日来的紧张工作和疲劳,2月5日晚,张成突然晕倒家中,诊断为脑动脉瘤。脑动脉瘤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病情十分危急。
由于手术风险很高,作为全国介入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珠海市介入诊疗中心主任,陆骊工亲自上台为其进行手术。
所幸,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6日下午3点,手术成功,但后续还需复查,正常情况下两周就可以出院。谁知7日早晨刚一清醒,张成就开始惦记着早点回到一线:“科室还有很多病人,要时刻关注着,放心不下,痊愈会立马回到科室。”
自疫情发生以来,珠海市人民医院儿科一直全员值守,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之外,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排查工作。
无论是儿科门诊、病房、急诊,还是感染科病房、发热门诊,都有张成的身影。他不仅要组织统筹儿科门诊的正常收治、预检分诊,以及普通发热儿童病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标本PCR的标本采集,还参与了有湖北旅游/居住史、有湖北人接触史儿童病人的会诊。
他每天去感染科查房两次,和感染科医生共同确定治疗方案。每次去,都要换上厚厚的防护服,忙碌起来,经常一整夜都没有休息。大年三十至年初二,他更是连续工作20个小时。
张成的爱人也是医生,尽管为他哭红了双眼,却仍支持他的选择。“救治病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怎么样都要冲上前的。”
新闻推荐
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大开绿灯” 保千家复工企业“后厨”安全 斗门区市场监管局打出“暖企组合拳”
斗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复工企业进行防疫指导和检查。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何进通讯员钟曼琳)眼下正值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