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涛
通讯员邱文卿陈锶佳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来袭之时,香洲区卫生健康局医学观察和爱国卫生运动组组员郑砚泽还只是个小学生,转眼17年过去,如今,他正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不畏艰险地忙碌在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90后”的责任和担当。
在疫情防控初期,为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政策,香洲区在检查站、城轨站、客运站和码头等重点地方设置了检查站卡,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在此轮班值守。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11时,郑砚泽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在第二天各执勤人员到岗之前完成全区11个站点的消毒工作。当完成最后一个站点的消毒工作时,已是凌晨2时。忆起此事,郑砚泽说:“我背的不仅是消毒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再苦再累我也要完成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郑砚泽的手机成了“热线”,只要电话一响,有了任务,他便带领消杀人员赶赴现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背上50斤重的消杀桶,立即投入“战斗”。
为了给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引,他还多次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演练,参与教学视频拍摄,“白加黑”成了他的工作常态。每当领导、同事表扬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不过是把一些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好,比起那些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这些都微不足道。”
除了在最前线开展消杀工作之外,郑砚泽还跟进居家隔离相关工作。
1月19日,居家隔离人员曾女士因为不能出门,委托郑砚泽到学校帮她侄女领取作业,他义无反顾地答应帮忙。考虑到曾女士家小孩正处于学习关键时期,1月22日,郑砚泽利用午饭时间到书店购买初一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教材,并委托小区保安把物品送到曾女士家中。
郑砚泽说,“开展居家隔离工作不能影响到小孩的学习及成长,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我应该做的。”
新闻推荐
香洲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坚守战“疫”一线 冲锋在前 当好防疫“侦察兵”
香洲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工作人员在中大五院开展流调工作。香洲区卫生健康局供图□本报记者马涛通讯员邱文卿在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