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成为云南山区儿童做身体检查
“我蹚过过膝的水路,攀过陡峭的悬崖。”“从白天到黑夜,一段下山路我走了整整7小时。”……本月初,珠海市金湾区第五批驻云南贡山医疗帮扶队结束了一年的帮扶期回到珠海,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自2016年东西扶贫协作开展以来,金湾区组织全区公立医院选派医德好、素质硬的医务人员驻点贡山。截至目前,共派出6批次36人次医务人员分驻贡山三个镇卫生院。这些人里有年近60岁的主任医师,也有90后年轻的急诊护士,经过将近四年的帮扶,如今贡山县的医疗水平已逐步提升。而在第五批医疗队离开前,6名医疗队队员更收到了一份来自贡山县委县政府的特别礼物——“荣誉市民”。
翻山越岭走村入户
“那是我人生中走过最难的路,因为完全没有路。”今年59岁的谢成成是金湾区红旗镇卫生院儿科的主任医师,也是第三批至第五批金湾驻贡山医疗帮扶队的队长,更是金湾区驻点帮扶队中年纪最大的一员。回忆起两年前刚到贡山县走村入户的情景,他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2018年7月,到达贡山县不久的谢成成跟随当地人前往最北端的木当村。“木当村不到20户人,但为了‘全面服务’,翻山越岭都要过去。”谢成成告诉记者,“去木当村没有公路,来回40公里全靠徒步,不少路还必须蹚水过去。”
事实上,医疗队几乎所有队员都在做着走村入户的工作。“一年下来,我有200多天都在下乡。”在贡山县丙中洛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的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护士林湘说,“对于许多卧病在床和不便出门的村民需要我们开展上门服务。狭窄的山路只能容下一人通行,我们每次都要背着B超机、心电图机、验尿机等仪器上路。”
将医术留在大山里
在谢成成来到贡山县人民医院前,这里没有专门的儿科医生。“县医院将儿科合并到内科,而内科医生的儿科急救能力有限,所以本地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看到贡山儿科治疗的窘迫局面,谢成成心里盘算着,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儿科医疗队伍。
于是谢成成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通过现场演示、手把手教学、新媒体微信教学等多种形式,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精准用药、注意事项等一一传授给当地医生。在谢成成的指导下,县人民医院的儿科门诊、两个儿科病房相继建立起来了,儿科诊疗平台逐步完善。两年来,该儿科门诊婴幼儿就诊达数千人次。谢成成更在当地医院培养了5名徒弟,“他们已经掌握了儿科一体疗法,知道如何精准用药”。
像谢成成一样在当地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还有省医珠海医院的麻醉科和疼痛科医生黄宜发。针对当地群众多发的颈肩腰腿关节痛,他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毫针针刺治疗法,为他们摆脱了病痛的困扰。如今县医院的中医科医生也能熟练运用这种疗法开展常见病的诊疗。
据悉,驻点医疗帮扶队员积极参与和指导卫生院医疗救治和带教工作,综合运用临床演示、手把手教学、新媒体微信教学,以及开设《村医课堂》等多种方式,将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
提升当地医疗环境
去年11月,在独龙江乡中心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的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护士蔡晓明协助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培训活动。省医的外科专家常亮博士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当地医护人员做了一次以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为主题的培训。
这是金湾区投资近300万元搭建的“广东省人民医院——金湾中心医院——贡山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平台,将广东省乃至全国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贡山县。同时,金湾区还投入100万元援建了贡山县5间“金湾区示范村卫生室”,按照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要求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材,进一步改善贡山县农村卫生室诊疗环境。
帮扶之下,目前贡山县基本公卫各项指标已全面达到云南省考核要求。对口帮扶的独龙江乡、丙中洛镇、捧当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数已实现100%全覆盖。截至2019年年底,各乡镇规范化建档率均达到九成左右。(文/图杨雪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岩通讯员周学良黄锐)日前,一名男子因情绪失控使用刀具自残,情况十分紧急,金湾公安分局小林派出所快速赶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