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联安市民艺术中心位于该建筑的二楼,原有的中心招牌已被商场招牌取代
文/图郑达杨雪薇
住在珠海香洲区的王先生是个书迷,近些日子,他遭遇了书荒。“我现在只能重温‘四大名著’了,”王先生说,“香洲区的文化设施建设真是落后。”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对于香洲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同样表达了不满。“不是我们愿意去逛商场,而是只能去逛那些商场。”一位市民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香洲区十镇街仅有拱北、狮山、梅华、香湾四个街道拥有市民艺术中心,其余镇街以文化站的形式存在,区一级的文化中心正在筹备中,而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
文化设施覆盖面不足
香洲区政协委员禹华超表示,香洲区对于文化方面的举措还要加强,其中包含文化设施建设、宣传、氛围营造等多方面。
事实上也是如此。王先生告诉记者,其所在小区的老人都是在架空层或者停车场旁边找个通风的地方来打牌、下棋,“搞个地方给他们休闲,起码在夏天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有空调的场所,那也是给大家谋福利了。”
“香洲目前有些重体轻文”。社区公园、运动场所随处可见,但文化设施不仅少,而且还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在珠海大道以北,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禹华超表示。记者了解到,在香洲区的边界处,多为物流园、工业园,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据很大的比例,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他们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人是文化需求的重点人群之一,但相应的文化设施却没有覆盖到。”
问题还不止这些。以存书为例,多数文化中心的藏书室存书少,更新不及时,自然无法吸引市民前往,并且基层社区活动的人才不足,管理不够科学,“有的文化中心还变成了会议室,疏于管理,没有物尽其用,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依然存在。”禹华超表示。
与香洲相比,金湾和斗门文化设施与活动“齐飞”,文化氛围极浓。随着近几年的社会发展,金湾区丰富的文化设施和斗门区创新的文化活动,让这片区域焕发出一种全新的活力:在被喻为“金湾情侣路”的机场东路上,由北至南依次建设了阅享馆、跃动馆、悦览馆三个文化体育旅游场馆,打造了集图书阅读、文化活动、体质监测、旅游咨询、简餐茶饮、艺术展览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休闲带,已逐渐成为了西区人民休闲的好去处。
金湾区不仅有崭新的文化体育休闲带,一座气势磅礴的区图书馆也十分耀眼。据悉,这座区图书馆总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计划馆藏书量70万册,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有效辐射航空新城到三灶、红旗两镇,乃至整个西部地区。
如何讲好“香洲故事”
基础建设滞后,硬件不达标,文化发展速度与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处于远远滞后的位置,香洲应该如何应对?
“需要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力度,这是政府履职尽责的体现。”禹华超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一个区域的软实力,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从而带动区域文化的发展。”
“目前,香洲区的问题不是修建几所文化中心,多买几本书就能解决的。”禹华超说,不仅要加快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体现时代趋势和文化发展趋势,吸引老百姓主动前来,更要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例如一些书城可以对外借书,缓解市民的文化需求。
在提升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引进来”。当前面向区和街道的文化活动如音乐节等比较少,“提升基层的文化开放水平,至少有社区特色,有了深度和广度,才能讲好‘香洲故事’。”
新闻推荐
6月13日,高新区宝龙城联合珠海市豫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举办“致敬城市守护者”公益活动。“致敬城市守护者”公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