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首次提出将谋划“一轴两带四平台”城市新格局。图为珠峰大道产业带。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摄
全国范例、全国典型、全国试点……6月15日上午,在珠海市斗门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区长马洪胜作政府工作报告,逾1.3万字的报告全文提及10余个斗门在不同领域获得全国、全省和全市领先成绩的案例。
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厕所革命”经验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白蕉海鲈产业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3个镇入选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汉胜科技率先实现珠海市在IEC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过去一年,这一连串铭刻在斗门城市发展史上的“抢眼”成绩,从多维度透出这座智造新城的拼搏和奋斗。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恰逢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斗门如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一张必须直面的考卷。
“我们将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姿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也正是在此次报告中,马洪胜首次提出,斗门将奋力争当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尖兵”、珠江西岸核心城市“骑兵”、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排头兵”。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开局投资总额160亿元的5个产业项目落户
斗门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危中有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马洪胜动情地分析了今年前5月斗门在压力中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投资总额达160亿元的5个产业项目落户斗门,投资150亿元的宋城演艺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从1至5月份数据来看,全区经济总体呈现加快恢复态势,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去年持平。”马洪胜说,下一阶段,斗门将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底线,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在1.3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斗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渐渐清晰——我们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以珠澳合作为总牵引,加快把斗门打造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和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分组讨论中,报告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代表们的特别关注。在2020年工作安排中,没有了熟悉的“GDP预计同比增长”,但释放出了优先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的强烈信号。
“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出适当调整。”马洪胜说,今年斗门将优先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不突出增长速度,更突出“民本”思想,更强调经济质量,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体经济促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报告不讳言当前斗门发展面临的短板和困难。其中,“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短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被放在首位。与此同时,报告也直指斗门城市能级量级不足,城市管理不够精细,民生短板仍较突出,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一些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
“部分干部思想、作风、效率与新时代要求不匹配,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还有距离。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解决。”马洪胜说。
新局首提“一轴两带四平台”城市格局
“斗门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更是一个工业强区,这两手都要抓都不能偏废,否则斗门的发展后劲是不可持续的。”在分组讨论现场,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参与讨论时说,斗门将加大引进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计算机、互联网、文化创意、高端酒店服务等项目的力度,加快园区提质增效,盘活新青科技工业园闲置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水平,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这样的规划,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呼应。
报告提出,今年斗门将把“打造六大一流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
对斗门而言,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必须拓展城市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澳合作的时代大局中,以经营城市理念推进斗门全域有序开发,提升土地统筹整备水平,提高财政投入和资源投放聚焦度,增强区域竞争力、城市吸引力、综合承载力和规划执行力。
也正是在今年的报告中,斗门首次提出,将谋划“一轴两带四平台”城市新格局。
报告提出,斗门将依托“黄杨河水轴”这一轴,制订实施黄杨河城市发展规划,利用“母亲河”形成城市景观、区域发展轴线,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序整体。
其中,“两带”分别是“珠峰大道产业带”和“江珠高速产业带”。斗门提出,“珠峰大道产业带”将串联井岸主城区、新青科技工业园和富山工业园,抓好新青科技工业园扩容提质,强化产业联动,做大做强若干产业集群;“江珠高速产业带”串联白蕉工业片区、鹤洲北战略发展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原永利工业片区,白蕉工业片区重在转型升级,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重在引进优质项目,原永利工业片区重在谋划发展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集群,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中西南北”四大发展平台也浮出水面。
报告提出,“南部发展平台”(白藤鹤洲北片区)将推动与横琴一体化发展,加快高铁、地铁、城轨在鹤洲北汇聚,打造珠江西岸轨道交通枢纽;“北部发展平台”(莲洲大沙永利片区)突出生物医药项目,打造生态休闲和健康医养集聚地;“中部发展平台”(井岸、白蕉、白藤片区)突出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公共服务,以“一河两岸”为核心,聚力打造城市新品质;“西部发展平台”(富山、斗门、乾务片区)突出联动发展理念,全力支持富山工业园发展,打造实体经济发展载体。
变局壮大在疫情中催生的新经济
面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唯有加大开放步伐、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一个区域发展环境的再提升。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我们将在做好外防输入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形势研判,创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搭建高水平投资贸易平台,打造外贸进出口新增长点。”马洪胜说。
报告提出,今年斗门将抢抓珠海入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契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推动广丰物流增设公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并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加快敦豪—威恒供应链南部营运中心项目建设。
改革是破解发展制度桎梏的利刃。斗门提出,今年将继续推出“十大改革”,探索医疗卫生机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整合镇村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激发活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斗门明确将聚焦有效投资和拉动消费,通过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实行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扩容提速,打造一流产业环境。
布局新基建是今年斗门项目投资的重点。报告提出,今年斗门将加快德丽科技5G印刷电路板技术改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75亿元,力争冠宇电池冲刺50亿级企业、鹏辉能源冲刺20亿级企业,并重点完成851个基站建设,基本形成5G网络覆盖。
同时,斗门将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完成土地摘牌的7个项目动工,加快7个投资额超亿元的实体经济项目落户。完善与华夏幸福合作招商机制,加大产业链招商,完成产业招商签约40亿元。
而在消费方面,报告提出要壮大疫情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夜间经济。挖掘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潜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数说
5个数据读懂斗门2019
在斗门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区长马洪胜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多个亮眼数据:2019年,斗门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41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269.76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4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4亿元、增长13.7%。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年,斗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增长10.6%,大幅跑赢GDP增长速度,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减税降费政策激励下的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直接激活了市场的能量。数据显示,2019年,斗门全区新设商事主体1.26万户,商事主体总量达到7.06万户。
380亿元
在报告完多个逆势增长的亮眼数据后,马洪胜说,在2019年,斗门区斗门镇、白蕉镇、乾务镇3个镇都入选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镇域和园区,正是斗门实体经济发展的战场和载体,也是多个亮眼数据实现的依托。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多个产业园区均在前进中升级,其中新青科技工业园西片区控规完成修编,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完成南扩250余亩工业用地;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形成总规、控规、产业规划全覆盖,引进华夏幸福合作打造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
同时期重大项目多点开花,全年成功签约50个项目,投资总额共380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超亿元项目15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6亿元,62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9亿元。
1.26万户
数据显示,2019年,斗门区新设商事主体1.26万户,全区现有商事主体7.06万户,其中内资企业2278户、外资企业46户、个体工商户10314户。
新增的登记商事主体不仅反映出珠海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市场活跃程度的一次跳跃,传递出一个积极的发展信号。
在珠海斗门,正是这充满活力的7万多个市场主体撑起了区域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同时,经济的平稳运行又为它们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这背后,是斗门不断持续深化的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高质量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组建政府部门20个。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区级政务大厅86%事项实现综合受理,超过500个事项实现“全城通办”,超过9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政府及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商事主体设立登记时间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商事登记平均用时为全市最快。
零的突破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不仅激发了创业创新的无穷活力,促进市场主体井喷,也吸引了多个实体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的比翼齐飞。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累计123家。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培育,省市两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分别累计20家、42家。
质量强区硕果累累,在建和完成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试点20个、占全市40%,凌达压缩机获全国质量奖,凯邦电机、冠宇电池获首届区长质量奖。汉胜科技率先实现珠海市在IEC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冠宇电池获批2020年度市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增速10.6%
2019年,斗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10.6%的增速,跑赢了GDP的增速,表明珠海人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收入增长跑赢GDP背后,反映出减税降费政策的效应显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九项民生支出44.64亿元,增长2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9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430元。
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16处长者饭堂正式运营。8个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华中师范大学珠海附属中学、珠峰实验学校、齐正小学建成招生。市第二中医院综合楼竣工验收。
922.1万人次
在过去一年,很多人感慨:斗门的城市生态变了。
这样的感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充分的展现:2019年,斗门区新增及改造绿地面积63万平方米。“一河两岸”滨水长廊逐步搭建,黄杨河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尖峰山公园二期基本建成,10个社区公园陆续投入使用,国家海绵城市考核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生态新城提速打造。推进生态新城36个项目,完成投资33.74亿元;斗门科创中心封顶,富元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
香海大桥实现主体阶段性合龙,双湖路特大桥主墩建设完成95%,莲洲通用机场一期建成投入运行并开通短途运输航线,珠峰大道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变化同样源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
2019年,斗门区获评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厕所革命”经验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同时,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全区接待游客922.1万人次、增长8.48%,旅游总收入15.37亿元、增长8.82%。
■链接
斗门首次票选产生十件民生实事
16日上午,珠海市斗门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在此之前,172名人大代表采用票决制方式选出2020年斗门区十件民生实事,其中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新增建设5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4所小学和新建1所中学得票最高。
这是斗门区两会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在票决现场,人大代表们从拟推进的十二项民生实事项目中选取十项,最后确定提交。大家认真对待每张带着浓浓民意的选票,选出符合群众心愿的民生项目。这是斗门区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票决过程顺利,人大代表一次性选准民生实事项目。最终,赞成票数前十名的被确定为2020年斗门区十件民生实事。
十件民生实事一览
●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新增建设5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4所小学和新建1所中学
●启动斗门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新建12条乡村振兴样板村
●新建10个社区公园
●推进市民服务中心建设
●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综合整治提升
●推进斗门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
●推进斗门区妇幼保健院、井岸镇卫生院和白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启动市政道路沥青罩面工程二期
新闻推荐
水上婚嫁、装泥鱼、飘色等疍家文化沉淀丰厚 斗门申报创建国家级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斗门区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本报记者曾遥摄斗门区坐拥山、田、河、湖、海,疍家文化沉淀原始丰厚。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