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雅玲
通讯员杨柳张俊恒
“抬手、低头、弯腰、跳……”在欢快清扬的音乐中,40多个孩子排列整齐,一手持“鹤头”、一手扶腰间,在老师的指引下,随着音乐时而跳跃、时而俯身,活泼灵动,仿如一只只“小仙鹤”。
这是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大厅出现的一幕,村“两委”利用暑假时间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习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三灶鹤舞,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让三灶鹤舞得到了传承。
“两委”干部前台办公
服务群众零距离
“你好,我来办理社保。”一大早,村民陈先生就带着资料来到海澄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办理政务事项。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一站式”办理社保、低保、房屋兴建搬迁等事项,还可以得到法律顾问团队提供的专业法律咨询和援助。
海澄村“两委”干部也集中在办事大厅直接服务群众,村民群众有要解决的困难、要化解的矛盾、要提的意见等,都可以来这里反映。村“两委”视村民群众的“小事、急事、难事”为“大事”,及时介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对于民众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则采取党员分片包干的推进模式,以党建引领民生服务。“服务好大家就是我们的职责。”村党委副书记林锦泉说。
打造多功能服务平台
满足多样化需求
“自从有了居家养老服务站,我学会了跳舞,有时参加老年人讲座,还能学到很多养生知识。”63岁的长者社团健身舞蹈队队长嫦姨说。每天上午9时,她总是准时来到这里和老友们一起做早操,下午再带领8名学员练习舞蹈,日子过得充实快乐。
据了解,海澄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1+N”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养老、残疾人康复、卫生、教育、文体等N类服务,先后设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卫生服务中心、海澄村残疾人康园中心等,这里成了老人、残疾人及各类群体活动的好去处,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提供专业化服务
村民陈叔先天残疾,长期拒绝与外人接触,海澄村残疾人康园中心社工多次上门开导,鼓励陈叔参加社区活动。“我很感谢这里的社工,多亏了他们,我才走出阴霾,现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陈叔激动地说。如今,他不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还成为了海澄村残疾人康园中心的舞蹈歌唱老师。
据介绍,海澄村通过购买项目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对养老、助残、妇儿、社区营造、社区协商等项目进行运营管理,提升了项目的专业性和服务效能。由恒爱社工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实行“社区照顾模式”,成立社区老年大学、孵化舞蹈队、乐器队、合唱队等六大长者社团,开办“义工时间银行”,推动以老助老、以残助残;由珠海市青综中心承接运营的海澄村社区营造项目,开展“编织、鹤舞技艺传承”项目,打造文化品牌;由萝卜咨询公司承接的社区协商项目,搭建村民议事平台,实现“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近年来,在市、区、镇党委及民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海澄村成功打造“1+1+N”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并作为样板在全市城乡社区广泛推广,为进一步促进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珠海模式”提供了积极的探索经验。
声音
在海澄村,党群服务中心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和职责,既是心连心的政务中心,“两委”干部站前台,甭管纠纷矛盾、大事小情,都能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服务;又是心贴心的综合服务平台,居家养老、残障康复、科教文卫等各种专业服务都有专业机构一一承接……无论居民需求如何多样,以党建引领的民生服务都能给予相应满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是这么来的。——本报评论员李勇智
新闻推荐
加快建设的航空新城。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飞机生产线。小朋友在航空新城小学教室里上课。金湾红旗镇居民在红旗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