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在黄杨河湿地公园举行的“河畔之声乐队秀”。
2020年11月14日,在斗门区大信新都汇广场举行的“爱的奉献”钢琴专题晚会。
“香洲好声音”第八届激情广场大家唱合唱大赛。
第五届“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线上启动仪式暨春之诗“彩云长在有新天”诗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海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把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区)为抓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编制《珠海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珠海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采写:本报记者郭秀玉图片: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良好的文化氛围能让市民群众最大程度成为文化强市建设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惠者。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让文化创建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当前,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常年免费开放,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讲座、沙龙、活动等有特色、有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基层文化设施服务内容。每年,市区文化馆开设近200期公益培训班,完成各类广场文化活动、下基层以及百姓舞台等演出约150场;市区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190万人次,图书外借近百万册次,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及培训约150场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共292次;各区积极利用区镇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开展各类免费文化艺术培训及公益演出。
在公共文化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致力于打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市民艺术节、滨海之声音乐会、青少儿艺术花会等品牌文化活动。2020年市民艺术节通过“百姓参赛表演,专家评优汇演,珠澳交流展演,市民免费观演”,举办歌手、舞蹈、摄影、诵读系列赛事活动,以及非遗展演、群众文艺原创作品评选活动等,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惠民演出100余场,观看总人数达40万人次。
同时,各区形成“一区一品”文化品牌活动,香洲区开展“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文化活动,金湾区开展航空艺术节、读书节,斗门区举办沙田民歌大赛、“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高栏港区利用数字平台推动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万山区举办万山群岛民俗文化节,高新区举办会同音乐节等,拓宽了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区)是构建珠海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2019年,珠海市民艺术中心社会化供给体系成功创建为第二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记者采访获悉,市民艺术中心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供给水平,引入文化企业承接公共阅览服务,为市民群众提供免费新书借阅服务;实施百姓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三单”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链接;以空间换服务,整合文艺名家资源,成立名家工作室;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文化骨干、文艺社团、文化志愿者等,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循环。目前,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市民艺术中心54家,深受百姓欢迎,各种场地预订应接不暇,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已经和周边市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斗门区全面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
2019年1月,斗门区入选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斗门区全面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目前,斗门区已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村(居)文化中心星级评定、社会力量引入、市民文化节、民间艺术大巡游、民俗文化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市民文化消费体验等八大亮点项目。
据悉,斗门区陆续建立群众性文艺团体扶持培育办法、文化引才到基层等扶持办法,搭建斗门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库。每年的群众性文艺团体评星团体活动都有来自各镇街、村居的50多个团体参与;“黄杨英才”——文化引才到基层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各方力量,积极对接本地外出青年人才,鼓励青年人才回来投身家乡建设。
同时,斗门区鼓励人才资源配送公益文化服务到基层,以各村(居)、社区文化中心阵地开展各类公益文化艺术课程,补充基层文化力量不足。2019年,该项目开展公益课程1200多场次,惠及群众18000余人次,入选2019年(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要提升文化发展的动能,文化比拼是有效途径。斗门区通过探索建立基层评比激励机制,全面规范基层文化场馆管理。村(居)文化中心运行管理定星激励机制主要面向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旨在全力破解“最后一公里”运行管理瓶颈问题。自2020年首次启动以来,有40个村(居)申报推荐参加。斗门区还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一批村(居)文化中心进入星级库(三星起定),根据综合打分排名授予星级牌匾,并给予年度运行管理补助经费,加大对定星村(居)文化中心的宣传推广和评先推优力度,扩大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激发各镇(街)、村(居)对“最后一公里”村(居)级文化阵地运行管理热情,发挥主体作用。据悉,村(居)文化中心定星激励实施每年动态管理,保障更多村(居)努力上升的空间和参与其中的机会,进一步补齐基层文化场所运行发展的短板。
市民共享“文化香洲·缤纷四季”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需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需扩容提质。为了营造“一年四季、主题鲜明、艺满香洲”的良好文化氛围,香洲区举办“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着力打造春之诗、夏之画、秋之舞、冬之歌系列活动品牌。
百个社区大展示、百支团队大竞技、社会各界齐参与、百万市民共享受,这是“文化香洲·缤纷四季”活动的目标。为此,香洲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发挥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回馈社会,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活动,使“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成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典范。
2019年,“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成功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并获“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9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案例。
广泛的群众参与度是“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特色之一。自2016年开始,“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参与市民5万多人次,受惠市民90万人次。评选出优秀文艺团队110个、优秀文化志愿者领队76人,优秀文化志愿者208人、优秀辅导老师82人。
活动推动优秀文艺作品遍地开花。据悉,香洲区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和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文艺人才和骨干,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4年来获得省级以上文艺作品奖项达385个。
“文化香洲·缤纷四季”似一部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分“春之诗”“夏之画”“秋之舞”“冬之歌”四个篇章轮番上演,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突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场馆关闭的影响,第五届“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采用“云启动”方式,香洲区积极组织文艺专家及广大文艺爱好者行动起来,创作抗疫主题音乐、舞蹈、戏剧等文艺作品100余件,在广东广电网络点播平台、“活力香洲”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推出后,线上播放量超过10万人次。“云启动”及“春之诗”诗会也受到广东省文化馆等单位的关注,成功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国家级平台。
新形势,新担当,新作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以满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市民文化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公益性、普惠性、均衡性、便利性为基本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供给水平,构建具有珠海特色、符合群众需求、服务水平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演出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本报记者赵梓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吴梓昊)为让民法典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