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2020年12月30日下午,斗门区人民法院举行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涉农民工工资集中发放会,67名农民工现场领到被拖欠的64万余元工资款。记者了解到,这是斗门区法院自开展该项行动以来快速执结的其中一宗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案件。(《珠江晚报》1月3日02版)
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近年来,珠海围绕完善制度设计、建立预警机制、强化监察巡查等方面,在治理欠薪难题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个别企事业单位在欠薪问题上出现反复,一道道防护墙仍时有失灵,实现欠薪清零目标任重道远。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提出“恶意欠薪入刑”,还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审查侦办路径,这些法律规定,都为职工拿到“辛苦钱”撑起了“保护伞”。目前,要把法网编织得更加严密,一方面要加大普法力度,把法律说在先,把道理讲在前,用案例对恶意欠薪者形成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敢于动真格、下猛药,构筑“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堵住漏洞、刹住歪风。
实现欠薪清零,与其年底集中清欠,不如日常做细工作。从珠海的实践来看,或落实工资月薪制,或设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落实建筑工人专用“实名账户”,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发挥了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的效能,因此要将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并不断打造“升级版”,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公益组织要握指成拳,通过常态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联合督查,提前扫清欠薪清零道路上的“拦路虎”。
欠薪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终究是有征兆的。在“互联网+”时代,要通过多平台协查、大数据比对等手段,盯牢企业运行状态和工资发放情况,对建筑工地、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等进行“健康体检”,做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置。把这些工作想在先、做在前,扎牢预防监管篱笆,就能真正堵住隐患、控住欠薪源头。
欠薪清零关乎职工根本权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要拿出“法治姿态”,强化预警监督,打好组合拳,做足提前量,就能有效破解欠薪病灶,真正实现劳动者“劳有所获”。
新闻推荐
整治后的向阳河水清岸美。向阳河清淤疏浚施工时的情景。(资料图片)68岁的夏村村民黄长浓说:“记得当年,夏天一到,向阳河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