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做饭、洗澡……自来水供应关乎市民生活方方面面。自来水供应的稳定,直接决定了市民生活的质量。然而,水压不足导致自来水供应不稳定、影响正常生活依然困扰着市民。
如何有效保障居民供水稳定?1月9日,珠海传媒集团全媒体栏目《民生新观察》邀请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市人大代表做客演播厅,共同探讨水压不足难题的破解之道。
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甘丰恺
见习记者林琦琦
摄影:本报记者吴长赋
现状
水压不足洗澡难水泵噪音惹人烦
近日,记者接到金湾区三灶镇映月新村居民的报料,称该小区长期存在水压不足的情况,需要加装水泵以保证自来水供应。然而,加装水泵又带来噪音扰民、邻里争端等问题,也逐渐成为该小区居民的一大困扰。
记者来到映月新村一探究竟,看到小区各栋楼宇的输水管道旁加装了大大小小的真空水泵,据了解这些水泵是给较高楼层住户取水时增压用的。
“不加装水泵,水压根本不够,用水高峰期洗澡、做饭都成问题。”小区居民林女士介绍,她家在5楼,水压不足的问题已存在十余年了,家人经常要等到深夜才能正常洗澡,严重打乱了生活作息。
加装水泵可以解决水压不足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噪音扰民、机器损坏等也令人十分苦恼。家住2楼的梁先生向记者投诉:水泵功率比较大,运作时会发出刺耳的蜂鸣声;每当有人用水时水泵作响,深夜时候严重影响睡眠。
此外,记者走访中还了解到,忘记关水泵结果长时间噪音吵人、水泵损坏导致漏水、争抢用水关闭他人水闸等情况也时常发生,很容易引发邻里之间矛盾。
事实上,水压不足加装水泵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此前记者都有接到香洲区利达新园、斗门区豪景苑等多个楼龄较长小区的居民投诉。
在利达新园采访时,部分居民还向记者反映,他们多次向小区物业反馈问题,但是一直未获任何回音;而当居民代表提出花数千元统一加装抽水机时,却又遭到部分居民的反对,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水压不够、各装水泵的情形依旧存在。
分析
管网建设落后于时代后期修缮升级难度大
针对全市多个小区存在水压不足的情况,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杭州认为,这些小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位于全市供水网络的末梢地带。“沿着供水网络往外延伸,水压是递减的;以映月新村所处的三灶镇为例,该地位于全市供水网络末梢,水压相对比较小。”王杭州表示。
此外,这些小区的管网系统建设相对落后于时代,也是用水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映月新村为例,该小区最早的一批楼宇建成于1994年,最晚的建成于2000年前后;小区建设初期,其管网系统是可以满足居民用水需求的。但是随着金湾区近20年的不断开发,人口持续流入,小区周边的用水需求逐年上涨,老旧小区管网系统管径偏小、线路设计不合理等弊端集中显现,进而导致局部供水困难、水压不足等问题。
对老旧小区的管网系统进行改造是否可行?王杭州表示,由于当时的规划、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这些小区的地下管网系统往往多种线路混杂,现在进行改造施工存在着较大难度。此外,管网改造带来的停水、修路等问题,也会引发周边居民的反对。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供水公司此前已在多地进行了管网改造试点。其中,在三灶镇田心村与海澄村,珠海供水公司携手当地村委会,建立起加压泵房,有效解决了沿线居民区的用水困难。然而,这类经验在推广时仍存在部分难点——进行管网集中改造时,设备用地、资金从何而来?后期运营以及收费该如何执行?周边居民的意见如何权衡?一系列难点、痛点都在制约着管网改造的计划。
对策
多方合作不可或缺
建管统一势在必行
如何才能有效权衡各方利弊,维护市民正常用水的权益?市人大代表、三灶镇鱼月村党委委员吕清辉认为,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居民配合三个要素不可或缺。“政府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适当地对管网改造计划进行鼓励、引导,促进改造工程高效、持续地进行下去。”吕清辉表示。
在此基础上,企业的执行、居民的配合同样重要。其中,居民对于改造项目的理解、支持是解决水压不足问题的重要助推力。“由于大多数水压不足的问题发生在老旧小区以及相对较高楼层中,大多数居民会觉得用水难与自己无关。”吕清辉认为,只有大家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事情落实。“此外,物业公司也应该积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协助居民协调各方解决问题。”吕清辉说道。
“建设高位水池、调整管径等工作将会持续推进;同时,管网系统的建管统一势在必行。”王杭州从专业角度出发,对解决用水难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珠海供水公司已在海澄村、田心村成功完成了管道改造试点工程,下一步还将建设多个高位水池,为城镇提供蓄水增压服务。
建管统一方面,据王杭州介绍,珠海将在供水管道的设计、建设、改造、管理中,对管径大小、建设范式、维护守则等各方面制定完善统一的规范,保证全市供水网络系统“步调一致”,进而杜绝口径过小、线路混乱、私搭私建等情况的发生,有效保障广大市民的正常用水权益。
最后,王杭州表示,广大市民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拨打珠海供水电话8899110,或进入“珠海供水有限公司”微信小程序,提出自己的反馈与建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吴梓昊)冰冷的配电箱披上彩色“衣裳”,河边建起古色古香的栈道……近日,记者走访斗门区莲洲镇光明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