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泥湾村村民在该村休闲文化广场与志愿者拉家常。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摄
最近,珠海斗门召开了一场特殊的评议会。从下辖的镇街和村居征集而来的209条候选项目,经过专家集体讨论和评议,其中117个项目即将成为今年一季度“民生微实事”。
这距离《斗门区“民生微实事”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出台实施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暂行办法》以“群众点菜、政府服务”的创新模式,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为依归,是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
这些“民生微实事”在每季度征集完成后,将按照程序组织开展项目评议,产生落地实施清单,确保项目从开始征集到可以落地实施不超过30个工作日,以效率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民生发展格局,为斗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提供有力支撑。
在细“微”处,更能见到一座城市的品味;城市生活,也因“微”处的精雕细琢而美好。
今年一季度,斗门拟实施的117个“民生微实事”包括道路整修、路灯安装、文体设施、污水整治、社区公园、居家养老等各个领域,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
微实事项目进展全程公示
“微实事”也是“大民生”。
去年12月28日,《斗门区“民生微实事”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实施,率先落实“民生微实事”工作,在全市首次全面出台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
《暂行办法》聚焦智慧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探索了一条“党委主导+群众点单+民主决策+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我们遵循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派单、职能部门接单、群众体验评单的原则,紧盯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时效性强的惠民项目,以实现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的效果。”斗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暂行办法》解释,“民生微实事”,即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包含服务类、货物类和工程类三种类型。
其中,被选中的服务类、货物类“民生微实事”单个项目资金均不超过50万元,工程类“民生微实事”单个项目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这些民生微实事项目,既包括提供村居公共服务的公益项目、提升群众综合素养的普惠项目、促进群众生活便利的创新项目,也包括改善困难人群生活的帮扶项目、改善村居居住环境的整治项目。”斗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分成三类,但其突出的共性特点就是群众关注度高、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
在《暂行办法》出台实施一个月内,通过线下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和线上依托纵横交织网络平台征集而来的209条候选项目,经过专家集体讨论和评议,117个项目即将成为今年一季度的斗门“民生微实事”,包括道路整修、路灯安装、文体设施、污水整治、社区公园、居家养老等民生服务各个领域。
民生“微”实事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进行全过程公示,做到每一个项目从提议到验收的全过程可查可见。”斗门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与此同时,斗门还将举行“民生微实事”公众体验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走深走实提供斗门实施路径,切实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传帮带”
在斗门镇斗门旧街游客服务中心,时常能见到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讲解员。
不过,在1月30日当天,这十余名志愿讲解员变成了“学生”,他们端坐讲堂中,认真倾听一位老者讲述昔日斗门墟镇的历史。
这位老者是81岁的赵承华。他是斗门南门村菉猗堂的管理员。20世纪70年代至今,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南门村乃至斗门镇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被誉为“南门村历史活字典”。
赵承华对斗门镇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认识十分清晰。斗门镇厚重的人文历史、斗门“六景”的独特景色、赵氏家族的发家起源、各个自然村落的风土人情……他总能娓娓道来。
2019年,为表彰其以毕生精力探寻传承传统文化,他从全省51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南粤新乡贤”。
“最美的故事需要传承,我想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前人留下的东西,为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多做些事。”赵承华说,为培养斗门优秀传统文化接班人,他积极参与到斗门镇“小镇故事多”志愿服务计划项目建设中。
“小镇故事多”志愿服务计划是斗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之一。2020年,为贯彻落实市、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品牌,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斗门镇策划并实施该项目。“南粤新乡贤”赵承华的加入,为不断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高质量讲解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斗门镇有了全新的认识,相信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语言讲好小镇故事。”讲解员吴静琳说,以老带新、传承接力的生动场景,是斗门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的扎实印证。
在斗门,类似“小镇故事多”志愿服务计划一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还有很多。
“榜样人物从群众中来,榜样精神到群众中去。”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基层巡演,近年来斗门不断铸造精神高地,弘扬新风正气,9人获评“珠海好人”,1人获评“南粤新乡贤”。
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驱车驶入斗门镇上洲村,在宽阔的沥青路尽头,一座崭新的公园映入眼帘。瀑布、奇石、回廊、亭榭、小桥、流水……公园的每一处角落皆是秀美的园林景观,岭南风韵美不胜收。
在园林休憩的村民说,这里就是刚刚在元旦前完工开放的上洲村生态公园。
“村民们晚上都喜欢到这里散步,美丽的景观还吸引了不少游客,这座公园的落成为上洲村带来了一抹新亮色。”上洲村党总支委员、妇女主任余杏瑶说,目前,上洲村正在清拆历史遗留的“两违”建筑,用于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及古榕树公园,工程预计于6月完工。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富有岭南风韵的精美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更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上洲村是广东省宜居示范村,也在去年12月获评“广东省文明村镇”。
“目前,我们正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外立面改造、道路、公园、路灯等民生工程建设,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美丽乡村。”余杏瑶说。
上洲村的村居蝶变,折射出斗门乡村精神文明的跃迁。
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斗门区按照建设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制定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征集推广一批优秀家风家训、打造一个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标识、创作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绘、打造一个农村文化品牌、建立一支农村志愿服务队、建立一支农村文艺队伍的“八个一”标准,打造草朗村、盖山村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
据介绍,目前,斗门全区共有10个村获评“珠海市文明村镇”,2个村镇获评“广东省文明村镇”,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新闻推荐
1月30日,斗门区斗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斗门旧街游客服务中心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现场共向街坊送出30对春联。本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