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3月11日上午,珠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召开2021年“3·15”信息通报会。据悉,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47364件,同比增加4.45%。其中,受理消费者投诉39806件,同比增加3.78%;受理举报7558件,同比增加8.13%;按时转办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00多万元。(本报3月12日06版)
透过这份沉甸甸的消费维权“年报”,我们不仅看到了不良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肆无忌惮,也体会到老百姓与商家斗智斗勇的辛酸苦辣。
从去年珠海市消费投诉受理量的持续增长中可见一斑。梳理这些投诉热点,食品餐饮、商品质量、预付卡消费等老问题仍然居高不下,直播带货、互联网金融纠纷等新情况也接连不断,恰恰说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任重而道远”。
发布消费维权“年报”,是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一个极好切入点。梳理一个个投诉热点和维权案件,既要以案释法,更要以案析理,帮助消费者进一步擦亮眼睛、看清陷阱、提高警惕,通过消费常识的累积,学会在法治框架内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这些投诉热点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可谓屡登“黑榜”。曝光无良商家的不法行为,固然可以用无形的市场压力“倒逼”其合法经营,但要真正起到“不越雷池半步”的效果,还得靠职能部门敢于动真碰硬,加大处罚力度。
今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是“守护安全,畅通消费”。政府职能部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走好群众路线、市场路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通过“大数据系统”集成分析、精准监管、移动执法,在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中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信息共享中将监督前置,在齐抓共管中把好“安全阀”,千方百计为消费者守住安全底线。
发布消费维权“年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构建优质消费环境。只要相关职能部门敢于扛起公共责任,强化监管执法,建立起企业自律、行业约束、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体系,就能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用得更舒心。
新闻推荐
□丁焕松3月1日,《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将更加严厉地惩罚不文明行为当事人,让市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