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野狸岛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本报记者 吴长赋 摄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蒋毅槿报道:近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植检工作人员在野狸岛开展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利用红火蚁云采集程序对蚁巢进行准确定位,精准施药,及时消除公园内红火蚁疫情隐患,保障市民出游安全。
据介绍,红火蚁是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体型长度约为3-7毫米,与其他蚂蚁差不多,但具有繁殖快、分布广、竞争力强、破坏力大等特征。红火蚁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危害极大,一旦红火蚁毒囊中大量的毒液注入人体皮肤,会立即引发剧烈灼热感,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水泡破裂,还可引起细菌性的二次感染。
此外,红火蚁的毒液中还含有少量水溶性蛋白等物质,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性反应,严重者引发过敏性休克,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血压降低,以及头晕乏力、昏迷、抽搐等,严重可导致死亡。
根据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5月16日印发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红火蚁主要分布在12个省(区、市)387个县(区、市),其中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均在列。
广东省已于今年1月出台防控红火蚁若干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全省各地要在每年春季(3-4月)、秋季(9-10月)等红火蚁防控关键时期集中实施防控行动,落实区域内统防统治、区域间联防联控,最大程度压低红火蚁发生区的蚁群密度,减少红火蚁在不同区域间的迁徙往返和扩散危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吴梓昊)为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村民的防诈骗意识,3月11日下午,珠海市金融消费权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