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刘雅玲
“你好陈社工,今天又来啦?”“赖叔家好像需要帮忙,有空你们去看看吧!”……在梅华街道翠前、翠福社区,每当居民们见到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和社工团队,总会热情地打招呼,大家如左邻右里般熟悉。
启动“友邻帮帮乐”友邻互助项目
家住翠福社区欧女士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几个月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正在读大二,欧女士白天照顾丈夫,晚上做酒店服务员补贴家用,家中仅靠2300元工资支撑,生活的重担和经济压力一度让她感到无助和恐慌。
据了解,翠前、翠福社区是梅华街道的“关爱服务型”社区,也是大病特困家庭较多的一个社区。社区“两委”班子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这些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及生活压力,病患家属普遍感到经济无力、照顾无力、精神无力,而病患也容易因长期依赖家属照顾产生愧疚心理,忍受着身心上的双重压力。
“针对社区居民、大病困难群体需求,社区与珠海市五洲公益社会服务中心启动了"友邻帮帮乐"友邻互助项目,搭建党群共建服务平台,培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喘息服务"等服务形式,架起居民沟通的桥梁,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香洲区梅华街道翠福社区党委书记张慧凤介绍道。
“友邻帮帮乐”项目的出现,让欧女士这样的家庭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社工们经常上门为欧女士的丈夫提供理疗按摩服务,带其参加社区的活动。在社工的协助下,右半身行动不便的他身体情况得到了改善。“幸好有你们,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才有了希望!”欧女士紧握着社工的手说道。
培育“友邻帮”志愿服务队助人自助
此外,“友邻帮帮乐”友邻互助项目还通过培育“友邻帮”志愿服务队,引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为像欧女士这样长期陪护病患的家庭开展多元化关爱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调整上门频率,为他们提供做家务、心理辅导、保健等贴心暖心的服务。
“平日除了工作、买生活用品外,基本不敢离开家,时间一长,身心疲惫,还好社工们会经常通过上门慰问及电话嘘寒问暖,组织看电影等活动,他们让我有了放松的机会。”欧女士感慨道。在社工和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欧女士变得越来越开朗,还加入了“友邻帮”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其他困难家庭。
珠海市五洲公益社会服务中心主任李新年说:“像欧女士一样从被服务对象变成队员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既促进了邻里关系,还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鼓舞他人,将获得的帮助和爱传递下去,生活也变得更充实。”如今,“友邻帮”志愿服务队由一开始的12人逐渐增加至30人,从被服务者转变成为服务提供者,不仅实现助人自助,还大大促进了社区建立良性互助氛围。
随着今年年初珠海市“民生微实事”工程的启动,“友邻帮帮乐”友邻互助项目也成为了梅华街道“民生微实事”的项目之一。接下来,该项目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友邻帮”公益文化,激活“友邻帮”志愿服务队,深化社区大病困难群体“喘息服务”,通过开展“喘息服务”、为照顾者赋能、送医上门、点亮微心愿、公益集市、社区邻里节等,扩大服务对象覆盖面和项目影响力,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小区环境脏乱差长期“管不好” 金福广场小区物业被罚3.5万元
本报讯记者何进报道:消防通道被占用、小区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长期失职,多次整改不见效。近日,前山街道运用镇街综合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