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芳)15日,2020-2021年度珠海市工伤预防系列公益培训项目之“和谐同行”劳动关系大讲堂精彩开讲。记者从大讲堂上获悉,珠海市各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连续4年呈现增长态势。为此,珠海市探索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提出企业成立调解会或设立调解员,争取将劳动争议前置化解在基层。
如果用工过程产生的劳动争议问题上升到劳动仲裁,企业不仅要耗时耗力应对开庭,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会受到影响。15日,“和谐同行”劳动关系大讲堂受到企业的欢迎,香洲区共有来自各企业的283名代表参加。该培训活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蓝龙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接下来还将在斗门区、金湾区以及横琴新区、高新区举办。
据了解,去年全市各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734件,同比增长1.48%,结案率96.38%。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受理案件10496起,同比增长312.25%,调解结案数9557起,调解成功率93.12%。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副科长李金明介绍,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增加说明,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同时,劳动争议案件呈现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工资、休假待遇、加班费、违法辞退等,是引发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增长的主要原因。
李金明介绍,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珠海市搭建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新机制。去年6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大中型企业设立调委会、调解小组,小微型企业可设立调解员,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提升企业自主预防化解矛盾的能力,把矛盾化解在企业内部,促进社会和谐。
大讲堂培训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张志青律师在分享典型案例时表示,“当企业和劳动者遇到劳动争议无法达成一致时,无须急迫走法律途径,可先联系市、区级三方联合调解中心进行初步柔性调解,协商不成再走仲裁途径。”
新闻推荐
斗门区创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 日用“小实惠”激发文明“大提升”
沙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沙石村市民艺术中心)。在沙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帮助村民兑换文明礼品。工作人员在斗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