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晓君
近年来,珠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文件,标志着劳动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教育内容,意味着全面、深入、扎实推动劳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担负的责任。2020年以来,珠海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统筹实施、聚焦课程、常态教研、狠抓典型、保障资源以及多方联动等举措,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与方法创新。“劳动教育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要把劳动教育打造成珠海教育的品牌。”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院长袁长林表示。
记者从珠海市教育研究院了解到,目前,珠海5所学校入选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香洲区成为国家级96个实验区之一。从融汇于德育活动之中,到实践于劳动基地之内,珠海各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把握劳动教育关键,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袁长林介绍,2020年珠海市面向全市中小学校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6.43%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部门,学校劳动教育地位严重缺失,劳动实践被简单化为校园清洁、学校值日、劳动家庭作业等。校内劳动实践场所缺乏、没有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学校课时有限、排课困难、缺乏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是学校劳动教育面临的难题。
因此,珠海市将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区域教育顶层设计,在谋划珠海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予以单列,从劳动实践资源、课程、师资、教研、评价等方面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不是让劳动教育回归校园,而是让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这两年,珠海市有意识将多个项目纳入劳动教育实施范畴,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2020年,珠海市出台《珠海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学校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珠海市梅华中学、香洲区凤凰小学等学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校劳动教育,开设以中医药全流程加工为内容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通过让学生经历中草药的培植、炮制、应用等环节,体悟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垃圾分类与劳动教育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彰显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意蕴,珠海在寒暑假、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等重要时间段均纳入垃圾分类活动;无尘校园是珠海教育的品牌工程,打造无尘校园本质上就是一种高标准的校园劳动教育。
据了解,5月1日至31日,珠海将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将5月作为珠海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并开展第一届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相关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实践活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夏日养生活动、“身边最美劳动者”视频征集活动、“劳动教育校长论坛”智慧共享活动。
强化课程育人价值,回归劳动教育本质
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典型特征和重要标志,劳动教育课程是劳动教育由边缘走向核心、由技术训练走向价值引领、由思想灌输走向具身认知的关键。袁长林介绍,在劳动教育途径中,“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简称“必修课”)和“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简称“渗透课”)代表了劳动教育课程化的方法论取向,“必修课”以“整合”为取向,“渗透课”以“渗透”为取向。
为给学校校本化劳动教育提供更多选择,2020年珠海市启动了劳动教育地方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充分挖掘珠海地方资源的劳动教育潜质,以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时令季节”“法律法规”为主线,开发6套体现出深度学习、单元设计、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劳动的课程资源。
部分学校把地方传统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布艺、陶艺、剪纸融入劳动教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人文情怀且符合学段特征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丰富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比如,金湾区虹晖小学开设了“甜蜜课堂”、香洲区第二十三小学开设“传统扎染”课程、斗门区五山中心小学开发了“装泥鱼”校本课程,在学习和应用传统技艺的过程中传承非物质文化。
2020年4月,《珠海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学科劳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指导各学科如何挖掘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劳动教育元素,如何将挖掘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提高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科学性。连湾小学将美术课搬到校内的耕种园,以画画的方式再现劳动成果,让学生体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杨匏安纪念学校在科学课中渗透劳动教研,将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科学态度、规范意识等渗透到渗透课的各环节,通过劳动成果的物化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孵蛋第22天,小鸡终于啄开蛋壳,小小的脑袋奋力往外爬,刚出壳的鸡宝宝全身湿漉漉的,看着很弱小,叫声却很清脆。”这是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的一名学生科学劳动实验中记录的一个片段,学生在观察、记录、呵护中感受着生命的神奇和温度,还有劳动带来的快乐。
如何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袁长林表示,专业的、常态的劳动教育教研是重要的驱动力。为此,2020年10月,珠海市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研制度》,在2020年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珠海市正式确立了劳动教育课程教研的专业地位,制定了《珠海市劳动教育市级公开课(开放日)制度》。截至2020年4月底,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已接受全市26所学校64节市级公开课申请,日均1节劳动教育市级公开课。市、区两级劳动教育教研员亲临公开课现场开展专业评课,为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和“渗透课”提供专业指导。
先试先行示范带动,拓展劳动教育时空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到底如何实施?目前,还没有可靠、成熟的经验,开辟试验田,培育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和特色学校,摸石头过河,是切实可行的方式。2020年,珠海市遴选出了20所市级劳动教育市级实验学校以及40名劳动教育实验骨干教师。2021年,珠海市出台《珠海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学校的工作目标、内容、评价和要求。
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遴选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包含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的5所中小学校入选。珠海市充分利用被省教育厅认定的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共享劳动教育智慧,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候选单位进行了评审,拟认定96个县区(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广东全省仅有4个市、区入选,其中就有珠海市香洲区。
每逢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节点,珠海各学校会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到了每年草长莺飞的日子,金湾区连湾小学举行开耕节,组织学生拿起农用工具给班级的责任田除草、松土、规整,指导学生结合植物生长规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一年的种植;寒假期间,斗门区五山中心小学围绕“我是卫生小达人”“小小保洁员”“垃圾分类我能行”“制作新年礼物”“迎新年大扫除”“我是美食家”“抗疫中的逆行者”“寻找最美劳动者”等主题开展劳动活动;微雨杏花红的清明时节,金湾区海华小学依托美食馆开设“动手巧做青团悦享传统节日”清明美食主题的劳动教育课;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期间,三灶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植物盆栽;斗门区实验小学、香洲区海湾小学、香山学校、九洲小学等众多学校组织了包括制作灯笼、猜灯谜、包元宵等一系列主题劳动教育活动。
记者在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看到,美术走廊上悬挂着学生自己通过废物利用制作出来的手工劳动作品,各式各样的废旧物品在孩子们的创意加工下成为了充满童趣的艺术品。“快来看,这是我用瓶盖和瓶子做出来的小汽车。”该校一名学生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校长邬文娟表示,孩子们在变废为宝的劳动实践中不仅收获着劳动带来的快乐,还提升了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旧布改造、陶艺制作、木头画创作等劳动作品布满了整个校园。
邬文娟介绍,在香洲区二十一小,不仅有劳动与科学、美术、语文等课程的融合,还会巧借传统节日、中草药种植、垃圾分类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相关课程。
“你知道这个是什么植物吗?”“我当然知道啦,这个是金银花啊。”“那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金银花拿来泡水喝,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两名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中草药实验种植基地一边栽种,一边在讨论着中草药的有关知识。学生在中草药实验种植基地翻土、除草、施肥、育苗、养护、采摘,体验着劳动的艰辛,也品尝着丰收的喜悦。
挖掘校内资源禀赋,丰富劳动实践场所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需要在真实的劳动场所中进行,真实的劳动场所提供真实的劳动,孕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面对劳动教育校内实践资源存量不足,校外实践资源松散的情况,珠海市积极挖掘校内资源、吸纳社会资源以及整合职教资源。
袁长林介绍,珠海市大部分学校将教室、卫生间、卫生包干区、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纳入劳动教育校内资源库,将闲置的空间改造为劳动场所,同时将劳动教育实践空间向天空立体化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栽培技术等开展水培种植;红旗中学设立学校卫生包干区,卫生清洁责任到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美好校园生活自己创造的观念;斗门区白石小学把空闲的校园土地资源改造成耕读园,让学生在农业生产劳动中体验生活之不易,组织孩子在耕读之余、在星空下与家长一起夜读;香洲区夏湾小学开辟劳动教育新天地,将早、午餐管理交给学生,设立学生自治管理岗位;香洲区第十二小学、高新区唐国安纪念学校、珠海市紫荆中学等学校根据学校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将无土栽培技术引进学校,充分利用天台、墙壁等空间搭建水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前山中学将服务性劳动移到广阔的社会空间,让学生在开展公益服务的过程中锤炼劳动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此外,珠海市田家炳中学等学校还依托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让劳动回归田园,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起源,理解劳动是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金湾区鱼林小学充分发挥其所在的区位优势,将周边企业、工厂纳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赴基地参观,亲身体验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流程、工艺和技术,激发创造性劳动的欲望。
珠海市城市职业技术学校、珠海市理工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场所和设备资源,满足普通中小学校劳动教育需求。
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协作,还需家校互助形成育人合力,让劳动教育行稳致远。通过专业引领、科研驱动、技术赋能、比赛促进、家校互助等多种方式,珠海劳动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实践成果丰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袁长林表示,接下来,珠海市将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以课程教研为抓手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化发展,创新具有珠海特色的“渗透课”理论与实践样板,加大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资源供给力度,以劳动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
新闻推荐
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普惠金融力量 华金担保累计为超1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本报讯记者张晓红报道:记者4月26日获悉,华发集团金融产业集群旗下的珠海华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金担保”)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