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廖明山甘丰恺报道:近年来,三灶镇党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推动全镇各乡村环境全面提升、产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用心用情绘就农村发展的新画卷。
一直以来,三灶镇坚持以镇党委为主轴点,各村(社区)党组织为线,各行业、领域党支部为面,织密党建“立体网”。目前,三灶镇内共建立党组织167个,其中全镇8个村(社区)的党组织已全面升格为党委。
此外,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三灶镇吸收15名优秀党员进入“两委”,使各村(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至39.57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升至98.33%,党员身份占比升至100%,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红色化三提升。
在此基础上,三灶镇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近海水域整治行动中,各级党组织全面动员、冲锋在前,历时100多天,成功清理整治辖区近海水域41017亩。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党员干部参与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9000多宗,有力提升三灶乡村的村容村貌……去年以来,三灶镇海澄村接连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珠海市城郊型示范村”,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一个新标杆。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为此,三灶镇党委把乡村产业振兴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期间,探索将党组织建在产业端,设立自然村党组织21个,企业党组织90个,推动党组织在“田间地头”“产业一线”全覆盖。
各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建设新尝试。其中,鱼林村党委连片打造四千多亩特色养殖围,建设青蟹等海产品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728万元;中心村党委以岭南石屋建筑群为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数十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乡村振兴新图景在这里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香洲区山场路木棉花棉絮随风飘落。本报记者吴长赋摄本报讯(记者廖明山蒋毅槿)近日,家住山场的武女士向记者抱怨,明明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