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广深两个超大城市之间的“中间城市”
文/羊城晚报记者 秦小辉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临风观海行不足,赏花品草滨海园。阳春三月,阳光明媚,位于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滨海公园成为东莞市民出游的打卡地。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与东莞市中心城区、松山湖一道,助推东莞迈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大战略的关键节点城市之一,2019年新年伊始,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着力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升东莞的区域竞争力、综合承载力,通过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核心区空间格局,打造高颜值的“城市会客厅”。
A
全方位提升东莞城市品质
东莞地处珠三角“A”字形城市群的东部节点,北接广州,南承深圳。过去的四十年,东莞以“外资驱动、多轮并转、以地生财、增长导向、自下而上”的模式,通过工业化带动了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样面临人口红利日渐消退、土地开发逼近极限、城市集聚能力不足、城市品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为东莞未来城市空间进行统筹管理,助推产业空间拓展带来了挑战。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师邹鹏表示,东莞是地处广深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中间城市”,一方面给东莞诸多发展机会,如依托香港、深圳的产业转移和区域交通设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形成了被动承接辐射的发展模式,主动战略谋划不足,致使区域功能不突出。
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东莞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2017年,东莞全面部署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各项工作,以“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推动东莞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2018年,东莞提出推动“美丽东莞”建设,3年内投入600多亿元,力争一年扎实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实现跃升,用三年时间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内涵;2019年,为顺应大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东莞提出,要以品质取胜,将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助推东莞迈入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B
建“三位一体”核心区格局
为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东莞的区域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2019年东莞在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征程中,东莞不断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
具体来说,东莞将大力实施“分区统筹、强心育极、对接广深、融入湾区”的市域空间发展战略,推动“六大片区”统筹发展,聚焦“三心六极”的规划建设,环绕“同沙、水濂山、大岭山”三大森林公园形成中央绿肺,构建以“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为战略支点的“三位一体”大都市圈;着力推动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东莞港、生态园、塘厦、常平、银瓶合作创新区等组团中心、战略节点的培育和建设,加强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对接,特别是与广州、深圳的互联互通。
这种“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空间布局理念,在不少规划专家眼里被概括为“同类型经济区一体化理念”。规划专家们认为,以经济区统筹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构建“三心六片区”的新型空间格局,从分散发展走向统筹发展,既可以强化“三心”的互联互通及对外交通联系,发挥其对全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又可以推动片区统筹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对此,长期关注东莞的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三位一体”的城市中心体系有利于改变东莞以往发展较为分散,中心区不突出的状况;且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这“三心”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定位,容易形成科学、互补的区域层次格局。他建议,东莞在构建“三位一体”的城市中心体系,需在规划时超前考虑到城市、产业高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规避。只有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才能让城市的土地发挥高附加值的作用。当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了,自然会吸引到更多的高端人才和高附加价值制造业进入。
C
生态美景 扮靓东莞面貌
新年伊始,春回大地,东莞滨海湾新区滨海公园潮平岸阔、白鹭翻飞,既可临风观海,又可赏花品草,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打卡拍照,刷屏朋友圈。而这也是东莞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取得一定成效的一个缩影。未来的东莞,还将有更多车站、公园成为“网红地”。诸如,东莞火车站、虎门高铁站、松山湖北站、滨海湾站、常平火车站、东莞汽车总站、“同沙、水濂山、大岭山”中央绿芯等等,不胜枚举。
全长9.94公里、最宽达189米的东莞大道,风景如画。一栋栋的摩天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景观林带勾勒出城市的“生态线”;来到市中心的南城总部基地,10余栋摩天高楼拔地而起,浙商大厦、国金大厦等高档写字楼人来人往,附近的工地正热火朝天在施工。不远处的东城环同沙片区,青山逶迤、水绕山环、绿草如茵,尽现生态之美。
“这些年,东莞环境越来好,城市也越来越美了。”东莞市政协委员殷毓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到,他所工作的学校——东莞高级中学北边是环城路,南边是一些小企业。这两年,东莞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土壤污染防治战三大战役,努力恢复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良好环境。如今学校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让他真切感受到现在东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而且,随着东莞新建成多个城际铁路、城市地铁和高速公路,让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了。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东莞从未止步。2019年东莞将按照“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积极融入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布局,加快推动地铁1号线全线开工,启动2号线三期与深圳的对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违建治理,全面优化城乡市容环境,全力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打造高颜值的“城市会客厅”,助推东莞迈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新闻推荐
东莞“最忙”基层法院率先启用多元诉调线上平台 3个月分流民商事案件1126宗
本报讯昨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第一法院”)通报了最近3个月的诉调对接工作情况:该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并启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