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东莞 > 东莞新闻 > 正文

东莞荔枝蜜的“前世今生” 五代养蜂人薪火相传,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3-15 06:45   http://www.kcqsx.com/


梁伯生与养蜂学员韦女士在检查蜂巢。

梁伯生在取蜂巢。

梁伯生从香港带回的祖传采蜜工具。

药材蜂蜜。

清溪峻银蜂蜜专业合作社所在的蜂场。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所产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除了大面积的荔枝种植外,东莞还有一些与荔枝相关的特色传统技艺,其中,清溪镇的荔枝蜜酿造技艺已有上百年历史。2018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9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5项),东莞共有5项入选,清溪“东莞荔枝蜜酿造技艺”名列其中,成为省级非遗代表。

东莞荔枝蜜酿造传统技艺是如何传承至今的?正值惊蛰时节,万物新生,在清溪荔枝蜜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梁伟东带领下,笔者走进清溪铁松村,在蜂场上翻开这一篇甜蜜酿造的历史。

文:李彤晖张晓敏万佩珊

图:万佩珊

荔枝花开引蜂来

荔枝蜜是中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上等蜂蜜,颜色多为琥珀色,芳香馥郁,带有浓烈的荔枝花香味,蜜源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等省。据史载,东莞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元一统志》、大德《南海志》均记有东莞荔枝,明代东莞已出现了“千树荔”的大规模荔枝园。据《崇祯东莞县志》(卷一第舆志)和《康熙东莞县志》(卷四物产)载,蜜糖自古就是东莞主要产物之一。

“东莞第一峰”银瓶山南麓,水分、日照、地理纬度、种植土壤等都非常适合荔枝生长,借此得天独厚的优势,清溪镇成为东莞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清溪镇绿化覆盖率为67.03%,境内绝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优越,而且清溪镇还是“国家造林绿化百强镇”“中国最美小镇”“全球绿色城镇”,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数百种蜜源植物,具有发展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清溪镇还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当地客家人的祖辈多居住在山区,丰富繁盛的物种成为客家人采集食物的主要来源,而漫山遍野的荔枝树更成为上乘的蜜源。早在1915年,养蜂酿蜜已经在清溪遍地开花,梁伟东的曾祖父梁顺章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养蜂,其产出的荔枝蜜以色、香、味俱全而闻名,而用荔枝之花酿出的蜜,有蜂蜜之清润却无荔枝之燥热,具有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气之功效,东莞荔枝蜜一时声名鹊起。

据了解,我国最早文字记载蜜蜂的资料出自于《诗经·周颂·小毖》(约公元前11--6世纪),书中记载说“其予非蜂,自求辛蜇”,告诫人们不要激怒蜜蜂,以免被蜇。东周时期,人们已开始食用蜂蜜。《礼记·内则》中也载有“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雀、鹌、蜩、蝥,皆可供应用,则自古食之矣。”“蜩、蝥鲜之,人君燕食。”《楚辞·招魂》中有“瑶浆蜜勺”和“柜妆蜜饵”之句。这些都反映出当时蜂蜜生产的情景。

随着荔枝蜜的酿造逐渐成型并发展,梁顺章又将养蜂技术传授给了梁伟东的祖父梁金祥,1949年,梁金祥移居香港新界继续从事养蜂业。据梁伟东介绍,其祖父当时除了养蜂,也已开始研究中国蜂蜜历史及蜂蜜的药用价值。

据记载,唐、宋、元朝以来,蜂蜜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关蜂蜜的诗及及其它方面的记载也更多了。段成式《酉阳杂俎》、王禹称的《小畜集·记蜂》、苏轼的《收蜂蜜》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诗文中,均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景象。

宋代初期,已有书籍记载了多种蜜源植物及各种蜂产品,其时已经提出了单花种蜜,记有:黄莲蜜、梨花蜜;桧花蜜和何首乌蜜等。宋人已知南北不同的生态条件对蜜蜂选巢酿蜜有影响,“花色不同,蜜色随异。”元人还发明了“烧红筋、插入蜜中”检验蜂蜜质量优劣的方法。

在明清时期有关蜂蜜的记载就更多了,譬如有明代陈敬则的《明兴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中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第39卷中,收载蜂蜜、蜂蜡和蜂子、蜂房词条,并扩展了治验附方。他认为蜂蜜作为药物,具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五大功效。

经过不断研究和学习,梁金祥研发出具有益气镇痛的天麻蜜、补气安神的灵芝蜜、消肿解毒的牛蒡蜜等产品,在香港新界和周边地区很受欢迎,颇有口碑。1979年,梁金祥把养蜂技艺和药材蜂蜜的秘方传给了梁伟东的父亲梁伯生。

香港养蜂人回乡重操旧业

跟随梁伟东走进养蜂场,笔者看见,在没有穿任何防护服情况下,其父梁伯生熟练地打开封箱,取出一个蜂巢,蜜蜂密密麻麻地飞出来,爬在他身上,养蜂几十年的梁伯生镇定自若,“天气好的时候蜜蜂一般不蛰人,下雨天就难说。”

据了解,从十几岁开始,梁伯生就跟着父亲梁金祥学习如何养蜂。1983年,梁伯生前往香港新界,帮助父亲养蜂酿蜜,并继承了祖传的药材蜂蜜秘方,父子共同造蜜,把药材蜂蜜品种扩充到10多种,在当地常常供不应求,现在只要跟香港的养蜂人提起“东莞佬”,大家都知道是梁伯生。

2007年,梁伯生回到家乡清溪镇铁松村,看见漫山遍野的果树,梁伯生退休也闲不住,决定重操旧业。梁伯生说,“要产出好蜂蜜,蜜源至关重要。这里的林区内无工业污染,全年都有野花盛开,是蜜蜂的天然养殖基地。”

自己创业也不忘帮助身边人。当年的铁松村较落后,梁伯生了解到村民的生活困境后,无偿贡献出养蜂手艺,并垫资带领村民创业。梁添寿就是第一个跟着梁伯生养蜂的村民,他至今对这位“梁师傅”仍然充满感激。

当时五十多岁的梁添寿失业待在家中,经常去山上悠转,偶然遇见了养蜂的梁伯生,交谈之下,梁添寿对养蜂产生了兴趣。梁伯生知道了对方的生活情况后,决定手把手把养蜂技术教给梁添寿,还免费提供5箱的蜜蜂给梁添寿。梁添寿开始养蜂后,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有约3万元,相当于他原来做工人的全年收入。

此后,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民加入养蜂行列,梁伯生都会为他们准备好蜜蜂和工具,教他们养蜂。谢伯也是跟随梁伯生养蜂的当地村民,他告诉笔者,“养蜂之后我的年收入有十多万,生活好转了很多。”

除了带动本地村民养蜂,梁伯生养蜂的技艺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人慕名而来。笔者走访当天,一名戴着防护头罩正在取蜂巢的韦女士正在谢伯身边学习,她是刚刚接触养蜂没多久的学员。“我不是本地人,知道梁师傅这里可以免费学习,所以我就来了,学完之后我就可以回广西,自己养蜂创业。”韦女士说。

子承父业成立蜂蜜合作社

随着清溪镇铁松村养蜂的村民越来越多,梁伯生渐渐意识到,单纯养蜂并不能真正改善村民的收入,养蜂之外,蜂蜜的市场销售也很重要,可是梁伯生并不懂如何开拓蜂蜜市场。同时,他还考虑到祖传的药材蜂蜜秘方,若不传承下去,这项技艺将会失传。梁伯生想到了正在广州做贸易的儿子梁伟东,他打电话给儿子,劝说儿子回清溪创业,把泡制药材蜂蜜的配方和技术传承下去,希望让养蜂的手艺和药材蜂蜜在清溪可以真正发展起来。

起初,梁伟东并不愿意回清溪。“当时我在广州的贸易公司发展得很稳定,每年可以盈利100多万元,所以不太愿意回来,当时老爸打了十多个电话,一直劝说我回来继承养蜂事业。”

“这些村民都很勤快,只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每当梁伟东回家探望父亲,看见父老乡亲聚集喝茶聊天的时,都会谈起生活的艰辛。经再三考虑和重新考察,梁伟东最终决定回清溪,跟父亲一起带领村民创业。

2012年7月,梁伯生和梁伟东一起联合部分村民,自发成立了清溪峻银蜂蜜合作社,以“农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资助当地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具体方式则由合作社给农户提供蜜蜂“本钱”,再由合作社去回购农户生产的蜂蜜。“回购的时候农户只需要补偿给合作社500元的成本费用,500元还可以无限期偿还。”成立至今,合作社的蜂农已有80多人。

据介绍,梁伟东的合作社里所养的蜜蜂为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或中华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这种蜜蜂在我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中蜂蜜是《本草纲目》记述的药引首选蜜,中蜂蜜香味更浓,含有更为齐全的花种物质、矿物质、氨基酸等,所以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就比意蜂蜜等西方蜂蜜更高。

“冬蜜的质量是最好的,蜜蜂出去采蜜勤劳,蜂蜜的水分少,所以冬蜜的纯度要比其他时节的蜂蜜高很多。”梁伟东拿出一瓶鸭脚木冬蜜和荔枝蜜分别冲泡,用勺子舀起荔枝蜜水时,可以清晰地看出蜂蜜拉丝的粘稠状,沸腾的热水与蜂蜜混合,一股花香甜味袭来。

合作社成立之初,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梁伟东:“刚刚采集回来的蜂蜜有15%的水分和杂质,如果不及时过滤掉,发酵后会令蜂蜜带有酸味,而且表面会出现白色的泡沫,这很容易会让顾客误以为蜂蜜过期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梁伟东开始不断试验,终于研究出一台蜂蜜水分、杂质过滤器,采用独家技术进行科学脱水提纯,使蜂蜜的保质期延长到三年,并保证开水冲泡不会发酸,不破坏蜂蜜的营养。

梁伟东说,“这种技术脱水后的蜂蜜,放在太阳下曝晒也不怕,没有脱水的蜂蜜只能在冰箱保存六个月,脱水后的蜂蜜是拉丝的,可以热水冲泡,果味特别香。”

改良品种研发出新型药材蜂蜜

作为新一代传承人,梁伟东不断改良、丰富蜂蜜品种,同时还研发出多种药材蜂蜜。“广东人喜欢用药材煲汤,清热解毒,早在我爷爷那一辈,就想到了将药材和蜂蜜相结合的理念,药材蜂蜜营养成分更高,保健和养生的作用更加明显。”

据悉,为了研究药材蜂蜜,梁伟东曾花两个月的时间,用了3000多斤蜂蜜、茶叶、药材作为试验品,不断调试,最终调试出理想的产品。

“现在每隔两三个月我就会推出新的产品,每款产品我都亲自进行品尝,口感、功效等达到预期才会推向市场。”梁伟东说,比如临近春节的时候,看见街坊们都在采办年货,他突然灵机一动,又研究出了蜂蜜腰果糖、蜂蜜核桃糖、蜂蜜花生糖等。“你不喝蜂蜜没关系,但是也可以吃到用我们的蜂蜜做出来的零食,传承不能只靠一味产品,一定要创新。”

由荔枝蜜可以衍生出蜂蜜茶叶、蜂蜜蕃薯、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系列产品,蜂蜜产品又可以衍生出陈年荔枝蜜,陈年鸭脚木冬蜜,龙眼蜜,百花蜜,蜂巢蜜,蜂蜜花生糖,蜂蜜腰果糖等产品。这些蜂蜜产品推出后,果然很受大家的欢迎,清溪峻银蜂蜜专业合作社更被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其荔枝蜜酿造技艺在2018年已被评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荔枝树下的酿蜜女孩

从广州回到家乡清溪常驻之后,梁伟东把事业重心放在峻银蜂蜜专业合作社上,他与女儿梁镁悦的见面时间越来越少。现在仍然在广州读书的梁镁悦,为了可以多跟父亲见面,小学开始,每逢节假日,梁镁悦就不时跟随父亲和爷爷来到清溪山上的蜂场,学习如何打蜜、提纯、包装,除了可以多跟家人见面之外,梁镁悦也希望能将这份甜蜜事业传承下去。

而与蜜蜂相处日久,梁镁悦也逐渐喜欢上养蜂。在同学们的眼中,这名“00”后女孩早已经是个养蜂专家,每次只要谈起蜜蜂和蜂蜜都头头是道,她还经常请同学到家里品尝蜂蜜。

梁伟东说,“养蜂是个辛苦的行业,对女孩来说其实不是很合适,想起当年父亲叫我回来,我也拒绝过,不过看到她不嫌劳累,现在养蜂技术还掌握得不错,我也很开心。”梁伯生对于孙女加入养蜂业也感到非常欣慰,祖传下来的养蜂技术和药材蜂蜜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坚守”日渐成为与“传统技艺”相关联的高频词,对于梁伯生这样老一辈技艺人而言,他们苦苦坚守和传承发扬,是他们作为手艺人的本分与责任感,为的是希望能够将这些厚重历史文化的构成分子可以完整保留,并发扬光大。现在有些传统技艺之所以举步维艰、濒临失传,往往在于这些原本是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和形象载体,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当代人的情感需求,远离了当代人的生活需要,才逐渐变得乏人问津。

在当今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蜂产品市场也面临着竞争压力。蜂蜜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长远发展来看,传统技艺光靠“守”显然是行不通的,而梁伟东在传承之下,改良创新荔枝蜜酿造技艺已见成效。但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依旧是一条需要坚持的漫长之路,如同采蜜的工蜂们,早出晚归,不辞辛劳,穿行雨障风墙、寒风冷雾,一心只为采花酿蜜,才能为人类酿造出甘美的蜜糖。

新闻推荐

莞加贸企业自主品牌破万深耕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拓展销售渠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企业干得好

深耕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拓展销售渠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企业干得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东莞荔枝蜜的“前世今生” 五代养蜂人薪火相传,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