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柔软》作者:王文利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时间:2019年7月
策兰曾说,只有真实的手才能写真实的诗,我想也许只有真实的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散文。只有持之以恒、不改初心,才能写作出有思想、有艺术审美又不缺乏个人日常生活的个体体验的好散文,才能把上述好散文的元素都能够在散文中做到天衣无缝的嫁接和拼贴。我想,正是因此,王文利才能20多年来坚持散文写作,并写出了这些用词精确又能及时将阅读情感代入的散文。
李敬泽“对什么是现代的散文”曾这样说过,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按照这样的评判标准,我认为王文利是一个以生命感知与人生经验作为创作原动力的作者。她用文字筑起了一条另外的路,那就是完善了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隐蔽的柔软》中每篇散文的精神性的东西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燃或爆发出来的,给了读者更持久耐读的阅读欲望,读着舒坦,平淡隽永又耐人品味。
《隐蔽的柔软》中的56篇散文中,每篇都有独特的艺术思考,即便是采风作品也把采风应景的痕迹给遮挡着。如《凤岗》《走进万江茶叶市场》《清明时节忆督师》《桥头的光影》《春风沉醉在清溪》等。她语言的概括力很强,比如在《我在东莞的那些端午》写她1994年刚来东莞时,说到“东莞这座城市长相类似县城,气质接近乡镇,完全不会第二外语,财大气粗但又明显看不起穷亲戚的"四不像"。”她描述语言的仿真性极强,比如《春风沉醉在清溪》一文中写禾雀花是这样写道,“再看看地上零落的一串串,不时小心地捡起几朵,拭去雨水,端详一下,绿得有些发黑的花托是雀首,四片花瓣错落层叠了三层的透着淡绿的生动地翘起的像雀身,雀首的花托两侧还各有一点黑色的瞳仁,形状与通常的雀鸟真是非常相似。挺好看挺有意思。”这种在文字书写和观察的用功上不逊色于四川作家阿来写《成都物候记》的认真。
王文利的散文也是其成长思考的表达,在《隐蔽的柔软》里她有这样写道,“记得小学时在那里过了一次春节,诧异地发现爷爷当着大家的面,给我和妹妹的压岁钱比堂弟少一半。”一半是一个女孩子敏感地发现的一个秘密。还有舅爹让叔叔家的三儿子过继给爸妈,要让妈妈退休后给堂弟“顶替”,在几十年后,作者对这些细小的画面还记忆犹新,也许是终生难忘,这些散文,因此回溯记录下了她成长的一个个重要节点。
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都在行走,只是并非每个人都会细致观察和思考。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地表达发现后思考的人更少。《我在东莞的那些端午》就表达出王文利的出生地和现在居住地之间存在的强烈的传统文化差异。我想《隐蔽的柔软》的每篇文章,她所写下的每句话,用的每个词,也都是个体生命对于地方,对于文化,对于生活的一次一次的审视。
新闻推荐
要说今年楼市的热门区域,中心城区与松湖片区的确数一数二。随着政府规划的落地,大量的公共服务配套给了市民获得感,这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