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高明 > 正文

河江何氏大宗祠: 凝聚乡情的文化纽带

来源:今日高明 2020-11-27 07:12   http://www.kcqsx.com/


位于河江村村前的何氏大宗祠。印着“孝思堂”标识的灯笼挂满全村。何氏大宗祠墙体上嵌着一块石碑,记录着《河江仁里坊新龙舟得水誌》。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谢文骏

河江村,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东南部,距离荷城街道办事处只有500多米。虽位处繁华的城区内,但河江村依然保有着宁静淳朴的乡村风貌。两口宽阔的水塘、两条窄车道,将低矮民居密集分布的村庄与繁华的闹市相隔。在犹如世外桃源的乡村一隅,河江村村民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何氏大宗祠就位于河江村的村前。该宗祠始建于清代,祠堂堂中牌匾写着“孝思堂”三字,嘱托后辈重孝多思。几百年来,在宗祠文化的影响下,河江村何氏宗族十分团结,族人尤其喜爱扒龙船这项团体运动。在以孝为先的村中氛围长期熏陶下,河江村人才辈出,村中一些游子虽长年在外求学发展,心却始终与家乡相连,当家乡有需求时,他们积极响应,不吝钱财回报家乡,泽被后世,他们的孝心义举被宗祠所记录,感召着一代代后人继续践行孝义之道。

百年宗祠文风鼎盛

河江村村前栽种着几棵枝叶繁茂的绿树,树底设置几张供村民喝茶闲聊的桌椅。午后,村中老人聚集在绿树底下谈天说地。看着村前水塘边连绵不绝的车流,村中老人何世持慢慢地回忆起往昔旧事。“村前的车道楼房原先都是田野,左侧水塘与河涌相连,村民出行需要撑艇。”何世持说,以往,何氏大宗祠所在的位置,前有绿水,后有青山,可谓依山傍水,地灵人杰。

根据该村族谱,明清时期,河江村曾出过不少举人、贡生、庠生。说到此处,不少村民心生自豪。如今,走进何氏大宗祠的院落,有两块旗杆石相对而立,石块上的红色粉墨几乎褪尽,但仔细端详,“科中式第八十六名举人”十个大字依稀可见。何世持自豪地说,在古代,旗杆石是身份的象征,只有成功考取功名者才有资格在宗祠里立起旗杆石,旗杆石的数量往往能够直观展示出一个家族科举人才的情况。

在明清两朝,人才济济的河江村何氏无疑是高明文风最昌盛的宗族之一。后来,河江村还出了一位著名数学家何衍璇,他曾考取官费留学生到法国攻读数学,获硕士学位,终身从事高教事业,潜心学术研究,于1946年与熊庆来(云南大学校长)、严济慈(中国物理研究所所长)、梅贻琦(西南联大校长)4人以我国著名学者身份,被联合国选为世界名人(事迹载于《美国百科丛书》)。

何氏大宗祠门面贴着一副对联,联上写着“河汾韩望族,江左晋名流。”祠堂左右分别建有青云巷,门额上分别刻有“入孝”“出弟”四个大字,提醒子孙要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兄弟子侄。村中老人何波文说,以往,两条青云巷还规定了宗祠祭祀的进出顺序,旧时节日祭祀时,村民按照门额规定由右侧青云巷走进,待祭祀完成后,再由左侧青云巷离开。

“目前,何氏大宗祠保持着三间两进的格局,坐西向东。”何波文说,大宗祠总面阔25米,总进深32米,采用镬耳封火山墙,正祠采用灰塑博古脊,厢房采用龙船脊,青砖墙,前廊采用花岗岩墙脚,祠堂左右均有抱台。走进宗祠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古朴典雅的屏风。屏风上描梅花、竹枝,右书“竹报平安”,左书“花开富贵”。在何波文印象中,屏风旧时轻易不打开,村民一般只能绕过屏风走进宗祠。

站在宗祠内环顾四周,虽然宗祠墙体因为年份较远出现了老旧褪色的现象,但悬梁上的花鸟树木图案依然栩栩如生。何波文自豪地说,何氏大宗祠在2010年已被列为高明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研究仁里坊何氏宗族文化、祠堂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常年有外地人前来参观。

何氏大宗祠内的庭院较宽敞,四个角落均种有石榴树,石榴多子,寄托了村民对生活淳朴的祈愿。走进宗祠深处的祭祠,一块底色深沉的红匾位居中央,匾上以金色粉墨书写着“孝思堂”三个大字,该匾时时提醒后辈要以孝为先。

传承习俗新造龙船

何氏大宗祠入门处的墙体上嵌着一块黑色石碑,碑上用金色粉墨记载着《河江仁里坊新龙舟得水誌》。“秀丽河畔,彩旗飘飘,礼炮隆隆,鼓乐喧天,孝思堂之亲眷云集,仁里坊之宾朋满座,秀丽河中,何氏新龙,锋芒初试,竞跃龙门,八面威风……”该文详细记录着村中新龙舟首次下水的盛况。

“河上飞龙,一时声驾惊两岸,江中夺锦,八面威风动三洲。”2013年5月25日,河江村何氏超过1200名村民共同见证了新龙舟得水仪式,当日,河江新龙还与周边村居的“群龙”展开竞逐。仁里坊何氏男女老幼站在岸边,加油鼓劲声、拍手叫好声汇成一片,在江边回荡。

据介绍,仁里坊何氏自清朝起已有扒龙船的习俗。何波文说,大约在清末时,村中已拥有两艘龙船。龙船均由村中自制。当时,村民为满足扒龙船的愿望,特意购买了木质较好的松木用于制作船身。还专门寻来坤甸木用以制作船底、船身的两条“龙根”,制成可同时承载数十名成年男子。

因为旧时农村文娱活动形式较单调。端午节一到,仁里坊何氏常常举办龙舟比赛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趁着节日气氛办起龙舟宴,组织村民一起聚餐,共度佳节。何波文说,准备宴会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食材,节日当天,每一名村民的菜园、鱼塘均无条件对外开放,村民以这种方式对宗族盛事表示支持。

自龙船彻底损坏后。多年来,河江村何氏宗族对于重造龙船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过,但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再加上经济实力不允许等现实原因,重新建造龙船的事一直被搁置。虽然没有属于本族的龙船,但热爱扒龙船的何姓族人每隔三四年都要前往周边感情比较好的村落借龙舟,让扒龙船的风俗得以传承下来。

2012年的时候,何波文挑起了“龙总”的担子,和村中青年联合组织发起重新建造龙船一事。他们积极宣传此事,筹集资金。此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一次,再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村民纷纷根据个人情况捐资出力。

资金筹集期间,自愿捐资的村民可以直接携带钱款前往村口上交,何波文和青年常驻村口或祠堂,用白纸黑字将捐款信息详细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让何波文和一众青年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村中年过八旬的村民何月文特意拄杖前往村口,要将珍藏了几十年的旧龙船龙角捐出。

原来,数十年前,河江村何氏旧龙船毁坏后,龙角一直归公家保管,久而久之,村民都忘记了这回事。曾任村干部的何月文在任职时担心龙角因为保管不周而出现破损,便小心带回家保管着,直至青年们决心新建龙船,何月文将多年来精心保管的龙角重新拿出来,这种毫无私心的举动深深打动了何波文。

最后,何波文联合村中青年成功筹集到36万多元经费。何波文说,这笔经费筹到后,村民们都十分激动,大家都说,一个埋藏心中多年的愿望终于可以顺利达成。很快,村民派出代表前往位于番禺的一家龙船制造厂,花费超过20万元打造了一艘全新的龙船,随后又耗费了2000多元通过水运的方式郑重地将龙船运回高明秀丽河中。

为庆祝龙船新造之喜,河江何村村民还决定在新船下水当天大摆宴席,宴请邻村、兄弟村的村民聚在一起共庆喜事。至今,何波文仍清楚地记得,宴席一共摆了400围,桌椅摆满了整个祠堂以及村前篮球场的所有位置,村民欢呼着碰杯狂欢,场面十分热闹。

孝义精神感召后人

何氏大宗祠除是河江村何氏宗族祭祀、节日宴饮的场所外,还是何姓村民婚姻宴请、老人寿宴、孩童满月酒等宴请活动举办的公共空间。据村民介绍,河江何氏举办婚礼时有一项传统民俗,当天结婚的何姓村民需要另取一个名字,并将新名字写在红纸之上,张贴在孝思堂内的墙壁上,这个新名字只在婚礼当天发挥作用。至今,该村孝思堂的右侧墙壁上还张贴着近十张还未来得及取下的红纸。

在每年举办的多场宴请中,宗祠作为纽带拉近了族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在孝思堂的影响下,何氏村人颇重宗族情谊。何氏大宗祠历经四次修葺,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除申请政府补助外,何氏族人还面向全村募集祠堂修缮资金。据村民回忆,每次提出募捐后,村民均积极响应,一些远在香港等地的乡亲也不吝钱财,鼎力相助。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民甚至一次捐出十多万元,对于村民的团结,何波文心怀感激。

村民何世持说,河江村地处冲积平原,且四周水域发达,在泰和围水电站尚未建起前,雨水一多,村民的水稻田往往容易被淹没,导致失收。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族人选择跑出外地谋生发展。但无论身处多远,村中一些游子在功成名就之后仍不忘回馈乡村,惠及村民,泽及后世。

村中乡贤何广平就是其中的代表。20世纪60年代,在高明,绝大多数的乡村村民日常用水需要找河水或挑井水。但河江村何姓村人却早早用上了水塔,这让邻村村民羡慕不已。据村民介绍,有一次,何广平返回村中,其妻子告诉他,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常常为用水所困。得知这个信息之后,何广平决定出资帮助村民修建水塔。经过数月,水塔终于建成,该水塔从秀丽河抽水,并将水流泵至山上,再流进村中各家各户。水塔建成后,村民再不用费力到井边挑水,干旱季节水井突然没水用等问题再不复存在。

宗族先辈对孝义的践行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近几年,在何广平出资修建的水塔附近,村中另一位年轻乡贤何建朝出资重建了大王庙。对比前人留下对大王庙的描述,新建的大王庙除建筑面积有所增大,建筑内里布局与原本的大王庙相比差别不大。据村民介绍,每逢初一、十五,村中一些村民会集中前往大王庙祭拜,祈求一年平安。此外,何建朝还在大王庙四周建起了两个凉亭,供村民闲坐休憩。

如今,在河江村,以何明俊为首的一批篮球队青年接下了传承孝义的“接力棒”。他们不仅在祠堂修葺中积极捐资,还通过组建篮球队为家乡争取荣耀。在孝思堂右侧的墙壁上摆放着他们夺冠取得的奖杯、张贴着他们参赛获奖证书,这是村中青年向宗祠交出的“成绩单”。未来,这份荣耀感又将连接一代又一代的河江村何姓青年,引领他们继承先辈重孝善思之道,续写河江村的光辉传奇。

新闻推荐

佛山市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告

经查,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沧江路316号8座3梯301阳台的建设项目(棚架),经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高明分局认定,上述建设项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河江何氏大宗祠: 凝聚乡情的文化纽带)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