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映辉
岁月匆匆,流年绕指柔。每逢春节,热闹过后,脑海浮现的总是儿时春节的记忆,挥之不去。那时,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过年,可是天天期盼的大好日子。小时候的年俗,有许多祖传规矩,讲究中又带有厚重的人文色彩。
每年,往往元旦一过,几乎就可以闻到了年味。家里的老人会把自家散养了一年的鸡鹅鸭,关进笼子里,每天喂上最好的饲料催肥。白天,大人们跑上跑下备年货;夜晚,屋里昏暗的灯光下,他们依旧忙碌着——母亲把亲情一针一线缝进孩儿的新衣,父亲把慈爱一点一点揉进香甜的年糕;而当炸油煎堆的香味飘出窗台时,孩子们总会借故往厨房钻,讨得一块半片解口馋,又兴奋地数着小指头盼年到。年的准备,久久,亢奋,期盼。
除夕,泛黑瓦片泥砖木屋,对联贴上了,灯笼挂起了,红通通的色彩,让人特别兴奋。大年三十的年饭,家里的长辈会为在外未归的至亲,在饭桌上多摆一套碗筷,表示齐家团圆。年饭的菜肴,鸡、鱼、猪肉必有,一定是全年第一的丰盛。全家人团团围坐,品尝的不单是菜的滋味更是家的味道。是夜十二点,突然鞭炮连响,炸开了静静的天空,“放炮啰,过年啰!”的欢呼声从各家传出,响彻小镇,天空一片白烟,炮花一地飘红。穿着新衣的孩儿,疯一样满街追逐鞭炮声,嬉笑怒骂响彻大街小巷,午夜不眠。
大年初一,年喜的欢乐,进入了高潮。舞龙的,舞狮的,敲锣的,打鼓的,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大街中央,小城顿时热闹沸腾。街面人流熙熙攘攘,虎头虎脑的男孩们会一群一堆聚集放鞭炮,比大比响;盛装打扮的女孩们会手持风车穿街过巷,如花灿烂;春风满面的大人们会给对方怀里的幼小递个小利是,拱手道喜。年到了!年的快乐,年的味道,那么炽烈,那么不可思议。
年初二开始,大包小礼,拖男带女,家家户户开启探亲访友的行程,聊家事,问远亲,求信息,谈来年。大碗地喝酒,大块地吃肉,男人们手中一卷土烟在竹筒里吱吱作响,辛辣苦涩的烟熏飘在屋梁上空,经久不散……
年俗,是古老的龙脉,把族情、乡情、亲情串联,千年香火不息;年俗,是生命的节点,收藏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年俗,是历史的长诗,折叠在悠悠的青山绿水中。继而,一场春雨,散落的红炮花随水流去,喧闹不再,年的欢乐,又悻悻地留在了孩儿们来年的期盼中。年味的精华,沉淀在年轮上,浓缩在血脉里,延绵在生命中。思忆,慢慢地淡去……
(作者系佛山文学爱好者)
新闻推荐
广佛肇S4标北江大桥建设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市交通运输局供图佛山日报讯记者林嘉慧报道:广佛肇S4标北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