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学教师缺编制的现象成了省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中山团分组讨论时,省人大代表、中山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燕说,编外教师群体流动性大,校长苦于找不到人来上课,家长担心老师总是换人会导致教学质量不过关。“希望省里能想办法解决编制的缺口,实在无法转正的,可否先实现同工同酬?”
有些地区教师编制多不肯放
刘燕表示,按照政策国家应该保证教师公职人员待遇,但由于全省编制不足,学校只得请临聘老师。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珠三角中小学教师编制是15.28万名,但是根据学生人数推算出的实际需求是17.12万名,缺口占比为10.78%。“这还只是珠三角平均数,有些学校还会超过这个比例,根据我了解,有些到了20%,尤其是小学很多女老师要生二孩休产假,临聘教师的比例更多。”
刘燕还介绍,由于政策规定临聘只能签一年,所以现在每到四五月份校长就要到处找新人顶替合同到期的老师,并不利于教学质量,工资待遇也差很多。“希望政府能在全省统筹解决编制问题,其它地区有编制多的调剂过来,实在无法转正的,可否先实现同工同酬?”
身为中学老师的省人大代表华琳表示:“编制问题我问过省编办,珠三角因为流动人口多,都把孩子带过来,但是教师编制又没带过来,所以缺编,其它地区其实编制有多,但是不肯放。”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温捷香也表示:“我去了解的也是这个情况,因为教师编制不能跟着流动人口转移,其它地方有多,但是珠三角却不够。”
据南都记者了解,教师编制的问题是制约广东教育发展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立足广东实际,省教育厅正在计划协调有关方面,对全省各地受教育人口变化情况进行差异化精细化测算,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解释说,对编制的需求,目前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剥离事业单位中的生产经营职能要转企改制;另一方面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向科学技术要编制,向改革挖潜,提高人员的素质。
建议广东本地师范院校扩招
除了缺编制,刘燕还表示广东省目前也面临本地师范院校招生不足的问题。广东省仅有华师一所重点师范院校,另外开设师范专业的重点高校仅有广大、广外、深圳大学三所,合计全省共计有4所重点高校招师范生,而其它教育大省最多的却有8所高校。
此外,省内的重点高校师范生招生数量也不足,以2018年华师招收师范生比例为30.4%,广大、广外、深圳大学的师范专业招生比例分别为5.9%、1.3%、8.7%,全省招生比例也低于其它教育大省。
她对此提出建议,希望省内有更多重点高校开设师范专业,同时为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教育、心理等选修课程;已有师范专业的重点高校招收师范专业学生的比例也需要增加。
南都记者魏凯
新闻推荐
省海防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重要论述 扎实做好广东省海防工作 李希主持会议
深圳特区报讯1月31日,省海防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研究部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