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海波)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广东省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深化各类污染源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打赢蓝天保卫战。
《方案》提出了升级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绿色清洁能源体系;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智慧绿色交通发展;全面深化工业源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移动源治理,深入推进污染协同防控;强化联防联控,有效应对污染天气及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能力等多项工作任务。
其中,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广东省将实施“百园”循环化改造。重点围绕园区公共服务类项目、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推动100个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同时,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支持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此外,研究制订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在稳步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方面,《方案》明确,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大问题和相关经济、能源问题的协调机制。编制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粤东汕潮揭城市群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空气质量中长期协同改善规划;深化珠三角地区“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阳江”等经济圈内部环保合作,建立汕潮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实现区域内城市间大气重点排污单位台账和在线监测信息共享,开展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同时,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治理。开展粤港澳三地联合监测、信息共享、大气科研合作攻关、污染协同治理,加强空气质量保护目标、计划、行动的协同性,开展珠江口水域港口船舶污染协同控制,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
《方案》也提出,广东省将优化调整扩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整合省、市两级空气质量超级站资源,强化各超级站的运维和质控,建设全省PM2.5、O3及前体污染物立体化监测网,推进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应用。升级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形成PM2.5和O3浓度、组分及其前体物的观测分析能力,逐步配齐大气光化学污染观测仪器设备。
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方面,广东省将实施以PM2.5和O3协同改善为核心目标的蓝天保卫战科技攻关。积极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来源精确分析、建立VOCs污染源排放成分谱、VOCs治理减排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大气污染排放强化控制与精细化管理、PM2.5和O3协同改善技术路径、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精准决策支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防控对策、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及防控策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新闻推荐
春节假期玩得尽兴,到了要上班的时候人就容易出现假期综合征了。人疲倦,精神不好,睡眠差,心神不定,总还想着去哪儿玩,这个时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