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体化环境中,人们为社交所需,常常硬着头皮参与各类聚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更有人称它为人生意义和幸福的唯一源泉。其实,人际关系并没有如此高的位置。斯托尔是英国极具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在《孤独:回归自我》一书中(中文版译者凌春秀,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他本着一颗同理心,讲述了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绝顶天才,通过犀利但温婉的语言,剖析一系列心理个案,揭示亲密关系并不是获得价值的唯一要素,肯定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在他看来,孤独不是一种病态,更不是借此逃离生活的不幸,而是摆脱过往、获取新生的方法。本书在很大程度上,矫正和完善了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传统。
斯托尔开宗明义:“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必须发生改变时,独处的能力就成了一种宝贵的资源。人在社交场合中,常常戴着伪面具,乃至在亲人前,也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与真实的内心世界失去联系,是如此筋疲力尽。戴高乐也曾大发感慨:“往昔人事纷扰之际,孤独曾令我心向往之。”我们必须保留一处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小避世所,在此回归孤独,找到真正的自由。本书对哲学和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孤独的心理治疗作用——— 以创造性想象力治疗相关心理疾病。叔本华说:“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忍受独处。”以丧亲者为例,他们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和劝慰,而是在独处中顺变。孤独也是一种需要和用途,人们的思考和创新,及与心灵的对话,都依赖于此。斯托尔在此过程中,肯定了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有些人自小处于分离或孤单的环境中,无所事事会很痛苦,于是发挥想象,在心里设计一些游戏。他们达到了利用自身的天赋去适应苦难,并从中寻找到人生真意的目的。斯托尔基于以上还总结出一段精辟的论述:“孤独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和圆满,把新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将外来印象消化,从而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某种程度上而言,孤独属于拥有自我意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人。人唯有孤独,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一个人终究必须独立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跳出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遵从内心,走自己的路,享受孤独的美好,在独处中,发现自我内心深处的需要、情感与冲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阿 迟)
新闻推荐
8月11日深夜,人们在泰国华欣爆炸现场察看伤者状况(手机照片)。新华社发新华社曼谷8月12日电(记者李颖明大军)中国驻泰国大使馆...